【本報訊】本校航太工程學系近期重啟深空探測相關研究,鎖定月球探測作為初步目標,以三年為期展開可行性評估,展現其在太空領域的堅強實力與雄心。航太系教授兼主任蕭富元表示,此為臺灣私立大學中唯一投入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將提供我國未來太空計畫參考。
近年來許多國家投入月球探測任務,臺灣也在2025年1月,由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首開探月先例,以其自主開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Deep Space Radiation Probe, 簡稱 DSRP)搭乘日本的 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為台灣的國際登月任務寫下新頁。蕭富元表示,除了國際合作之外,我國也可以考慮自行派送探測船至月球,淡江大學則是全國唯一有能力規劃此項任務的大學。
蕭富元說明,此次研究將延續他2020年主持的國家太空中心「繞月任務之地月路徑及月球軌道模擬評估」研究案成果。該研究案僅初步探討我國執行探月任務的可能性,尚未深入考量軌道面變換、月球捕獲不確定性以及抵達月球後的科學任務等挑戰,此次將進行更為全面的技術與任務評估,團隊成員,該系助理教授汪愷悌另設計具科學價值的探測任務內容,讓可行性評估更具實務實現性。
蕭富元指出,2020年團隊採用相位迴圈法(Phasing Loops)設計地月轉移軌道(Translunar Injection Trajectory),並據以推導繞月進入軌跡(Lunar Insertion Orbit)與月球繞極軌道(Lunar Polar Orbit),奠定後續探月研究的理論基礎。在軌道設計方面,團隊將持續以相位迴圈法為基礎,進一步探索低能量轉移技術的應用,並參考日本與韓國近年實施之探月任務軌跡設計,以提升任務效率與成本效益。
淡江航太執行太空中心科研計畫,至今已成功發射三枚探空火箭,並積極與波蘭等國家之學術機構洽談太空合作計畫,累積實績斐然。該系也參與國立成功大學的臺灣百合立方衛星星群研究,負責新型軌道控制法的設計。此次投入深空探測研究,將再度彰顯該校在太空科技領域的潛力與貢獻。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10
| 更新時間: 2025/04/11
| 點閱: 28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