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淡江大學與淡水區公所首度合作,4月16日共同召開「2025淡水生活節」籌備會議。本次會議由區公所召開,參加者包括公部門、商圈協會、休閒農業協會、地方學習組織、文化工作團體與居民代表,希望透過跨界合作,打造一個屬於淡水市民的生活節慶,並藉以經營一個資源整合與行銷的平台。
淡水區區長陳炳仲致詞時特別強調,淡水生活節不僅是活動的集合,而是一個整合資源的平台,讓在地的文化、產業與人脈能夠產生1+1大於2的效益。他提到,未來淡水將因交通便捷而擴展更多樣性的觀光需求,吸引更多觀光客到來,期望生活節的平台作用,可以整合產官學界資源,深化與提升淡水的觀光文化水準。
發起單位,本校USR計畫淡水好生活團隊,計畫主持人,建築系教授黃瑞茂分享過去二年舉辦淡水生活節的成效,與今年的初步構想,強調持續以「重回歷史街區」與「暢遊北淡農村生態園區」為主軸,邀請二十萬淡水居民參與,共同經營一個在地生活者與觀光客共享的宜居城市。
淡水商圈觀光文化協會理事長盧育佑,感謝疫情期間淡江大學在電商經營上的協助,而疫情後連續兩年的生活節,也讓淡水觀光地區的歷史人文風貌特色逐漸形成。他表示「淡水不只是一個觀光點,而是一個值得在地人深耕與生活的地方。我們期待透過生活節,喚回消費者對淡水觀光街道的認同。」
此外,來自雲門舞集行銷經理張舒涵出席會議,表達在生活節期間,雲門舞集園區亦有舉辦相關藝術活動,如草地派對與在地演出,並感謝去年生活節活動文宣協助報導,肯定共同行銷的力量。多個在地團體,包括淡水社區大學、淡水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旅學堂、淡水文化基金會等,也提出未來合作構想,例如推動婦女培力、心靈健康推廣與藝術參與等,展現豐富的在地能量。
本校秘書長馬雨沛曾於疫情期間參與商圈店家成長輔導,她將「生活節」視為一個共同行銷的品牌平台,也邀請在地單位一起參與今年淡水好生活計畫所提出來的「淡水文化年曆」,讓淡水地區的文化資源更具整合力道。企管系教授涂敏芬則邀請參與單位可以提出合作任務的建議,由學校透過課程設計導入學生參與,既可實踐大學社會責任,還能共同培育新世代的地方經營人才。
「2026年淡水生活年曆」為今年首創,以傳統農民曆為主,帶動淡水在地人文特色、自然景觀、文化資產等藝文活動的年度分佈,將廣發給市民,希望可以成為淡水居民的在地生活手冊。
會議最後,陳炳仲肯定與會地方工作團隊過去的用心經營,讓淡水能夠豐富多采多姿,期許與會者在過程中形成共識,指出這種「由下而上」的地方生活節共作共創一直是淡水的DNA,讓在地每一份力量都能被看見、被整合,進而實現「淡水好生活」的願景。(文/淡水好生活計畫提供)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