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學務處課外活動輔導組4月21日上午10時,在驚聲國際會議廳舉辦演講,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以「面對茫茫的未來,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新時代、新挑戰、新思維」為題,分享多年輔導學生的經驗及對業界趨勢的觀察,深入剖析新世代的就業現況,協助學生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看見自我與價值。活動由校長葛煥昭主持,吸引近150人參與。
葛校長於開場介紹,葉丙成是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曾創辦「PaGamO」線上學習平台,長年致力於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教學風格創新多元,成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翻轉傳統高等教育思維,讚許「他不只是為現在而教,更是為未來而教。」肯定葉丙成在教學、研究及推動教育創新上的諸多成就,對學生規劃未來具有重要啟發。
葉丙成首先指出,現今許多大學生面臨未來方向不明的困境與焦慮。他引用數據說明,目前逾六成畢業生從事與原本學科無關的職業,反映重視學歷與學系的時代已逐漸遠去,許多新創公司重視的是實作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20年可能有65%的職業尚未出現,穩定將不復存在,你們必須隨時做好應變準備。」
「當世界變化得越快,機會也就越多。」葉丙成提醒學生,應勇於跳脫學歷與學系的框架,主動累積實務經驗,探索個人價值與職涯方向,「試著做沒做過的事,才會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更強調「學生最大的特權就是可以失敗,失敗不可怕,悔恨才可怕。」鼓勵學生培養抗壓性與面對失敗的韌性,勇敢嘗試、勇於跌倒,才能在未來職場中站得更穩。
針對未來職場所需的關鍵能力,葉丙成歸納出「好奇肯學、誠信正直、察言觀色、做事牢靠」4項關鍵特質,強調這些特質遠比學歷更能突顯個人價值。他同時提及,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單靠知識已無法勝過機器,人類的優勢在於持續學習與適應新變化的能力,建議大家每3到5年學習一項新技能,持續精進與成長。
為協助學生探索人生方向,葉丙成分享三個實用步驟以找到自己的「天命」,分別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連連看」。他建議學生透過實習、訪談及職場觀察了解不同產業實況,同時嘗試多元挑戰以發掘熱情所在,最後從過往經驗中歸納出三至五個可能的職涯方向,作為規劃未來的參考依據。他也介紹並推薦教育部積極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針對15至30歲青年,提供「築夢工場組」與「海外翱翔組」兩種申請方案,提供年輕世代拓展國際視野,實踐個人夢想的機會。他鼓勵學生把握資源,勇敢走出舒適圈,透過不同的生命歷程與世界連結,為人生開啟更多無限的可能。
Q&A時間,學生提問思考力、學歷、人脈和思維行動的重要性,葉丙成回復,這些問題因人而異,建議善用工具,找出自己的天份並持續強化,思考和未來職涯最適合的路。企管二劉昱辰分享,透過演講幫助自己釐清職涯選擇的方向,可將職涯目標以「兩年為一階段」來分期思考,有助於建立更具彈性的未來規劃;財金二蕭于棋認為,從演講中體悟到「人生沒有最好的決定」,當下所做的選擇就是最適合自己的,不需過度焦慮或猶豫不前;教科三盧楷傑也分享,這場演講讓他意識到職涯發展不必拘泥於原本學系,特別認同「學生擁有失敗的特權」,提醒自己在大學階段勇於嘗試與調整,為未來出社會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