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5/05/26

從解題中汲取經驗 蔡明修用LaPBT教學法提升學習成效

【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5月20日中午12時,在I501舉辦教學研究講座,邀請112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主持人、土木系助理教授蔡明修,以「《績優計畫分享》教學對談: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與成效」為題,分享計畫的內容與實作,並與教發中心主任張月霞進行交流,近30位教師參與。

蔡明修以土木系必修課「營建管理」為例,指出學生如果對學習內容無感,即使教師教得再多,缺乏實際參與,學習成效仍有限,因此他導入「LaPBT教學法(Learning after Problem-Based Trial)」,藉由讓學生先嘗試處理實務問題,甚至體驗錯誤經驗的授課形式,為學生搭建實際工作問題、解決問題場景及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試圖翻轉教學成效。

LaPBT教學法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問題導向試探(Problem-Based Trial,PBT)」,學生需分組接受實務問題情境,進行內容分析、條件拆解、擬定計畫、自主學習與初步實作,最後列出學習清單;第二階段為「Learning」,教師會根據學習清單進行補充教學,協助學生修正並完善成果,並透過評量檢視學習成效。

他以自己與任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EAGLE工程智慧管理系統」,作為教材與教具,並以工程進度管理為焦點,設計「工程進度實務問題專題手冊」,培養學生填寫施工日誌、繪製甘特圖、契約工項等技能,以利未來職場應用。教學成效評估上,他採取觀察法與實驗法,進行質化與量化分析,包括學習成效比較、自我效能分析、自主學習態度調查與深度訪談等項目。

總結計畫成果,蔡明修表示,LaPBT教學法在「營建管理」課程中高度可行,學生普遍給予正面回饋,且學習表現提升,並認為專業課程若能提供學生有共鳴的問題與工具,即使學生自主性不高,仍能激發學習意願。不過他也指出,學生的學習效能與自主學習態度在短期內變化有限,值得後續深入探討,「LaPBT教學法要求教師兼具知識傳授與學習引導能力,並需將產學經驗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才能真正支持學生在專業領域中的學習與成長。」

張月霞表示,教學過程中常面臨各種挑戰,蔡明修在教學設計上具備明確步驟,針對土木工程教育建構完整的教學模組,並將多元課程工具融入其中,不再侷限於傳統授課模式。她認為:「蔡明修突破以往的認知與應用,導入『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透過實際參與實作任務,將『先做再學』的教學形式發揮得更完整,也展現教師角色的轉變,這能夠真正培養出學生作為土木工程師所需的專業素養,非常有價值。」

日文系副教授李文茹非常認同LaPBT教學法,認為將課程融入實務與用途導向,能幫助學生從實際應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增加學習效率,同時她也讚賞蔡明修在課程設計上的觀察、能力與用心。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17 | 更新時間: 2025/05/26 | 點閱: 1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5/28 下午 07:28:21
  • 線上人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