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25/05/24

【系所領航】中文系田野調查室10年有成 《淡淡》拾光.中流前行

【記者玉婇芸淡水校園報導】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致力於發掘淡水溫馨的故事,由中文系副教授黃文倩帶領學生,為淡水留存人文紀錄。5月19至24日在黑天鵝展示廳,舉辦「《淡淡》拾光.中流前行」10年紀念展,分享他們蒐集文獻、實地考察,記錄並見證淡水的歷史、文物、人文景觀等變化,如舊商店的消逝、新住民的落腳與新市鎮的興起等歷程。

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於1994年,原主持人為中文系榮譽教授周彥文主持,多年來完成「食貨志」、「聚落志」、「沿革志」、「廟宇志」、「藝文志」、「生活志」等淡水地方紀錄。10年前開始出版半年刊雜誌《淡淡》,第一期專題為「淡水夜生活」;第二期考察淡水藝文、美術音樂等;第三期介紹「淡水異鄉人」,採訪生活在淡水的外籍牧師、越南新娘、輕軌工人、榮民遺眷、老師學生及老街店家等。其他主題尚有廢墟空間、河岸地景、漁業、淡海新市鎮、銀髮族生活、動物保育、淡水女力、百年家族、新住民與淡水民歌等,本學期則即將出版淡水體育面面觀。

策展團隊以觸覺、嗅覺等五感設計,帶領讀者沉浸式體驗淡水的變遷。學生們跟著移工上漁船、陪老人做回收,把最真實的淡水故事寫進字裡行間,透過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透過海報、刊物等展示成果。歷任執行長包括中文系徐承立、莊欣華、林哲謙及建築系陳彥詮等校友,一起見證了淡水的變遷,其中多位至今仍是文史紀錄工作者。

5月19日中午舉行開幕式,文學院院長紀慧君致詞表示,看著《淡淡》10年來在無經費支持下,全靠師生熱情堅持,真正實踐了「用當代視野重新詮釋歷史」的創刊精神;通識核心課程中心主任紀舜傑認為,《淡淡》具保存價值,教會學生與土地對話,這種能力在AI時代反而更稀缺;淡水社區大學主任,真理大學台文系教授蔡造珉,肯定《淡淡》培養的編輯能力,讓學生在職場上脫穎而出。

周彥文幽默回憶:「當年流行一句話:『想整誰就勸他辦雜誌』,沒想到真的辦成了,還堅持了10年。」他很開心見到多位以前參與過的學生回來慶祝。聯合報育事業部總經理潘素滿表示,在AI時代,人文素養才是防止科技失控的關鍵,將把《淡淡》納入聯合盃作文大賽教材,推動地方書寫教育。中文系主任殷善培補充,堅持延續田野調查的精神,讓不同世代都能與淡水對話。

策展人、中文四曾允泰指出,歷史不該只存在紙上,想讓觀眾「聞」到漁港氣味、「觸」到老街磚牆。展區特別重現在文館研究室裡凌亂的寫作場景,象徵「未完成的在地對話」。參觀的中文二郭彥琳看到,研究室保存資料在展場重現,還有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不單感受到《淡淡》的展覽很成功,也看到了學長姐背後的努力。」中文二蕭柔恩表示,原來《淡淡》是從1994年開始,一代代師生接力完成的土地故事。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16 | 更新時間: 2025/05/24 | 點閱: 16 | 下載:

相關新聞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5/24 下午 05:53:56
  • 線上人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