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柔蓁淡水校園報導】走進郭馥滋的課堂,學生並非坐下聽講或發呆,而是立刻隨著她動了起來。「要觀察自己的體脂肪與肌肉比例,感覺體重有沒有變化?」透過這種生活化的開場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拉近距離,也讓學生關注自身健康。郭馥滋擅長將術科經驗延伸到學科教學中,將運動理論以互動實作方式呈現,讓學生在課堂中歡笑聲不斷,大幅提升參與感。
郭馥滋熱愛運動與教學,曾納悶:「為什麼有人小時候愛上體育課,長大後卻不愛?」她認為,如果能在大學階段,讓學生對運動產生好印象,未來的人生才有可能維持運動習慣。因此在課程設計中,她特別重視「引起動機」與「樂趣化教學」,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帶領他們了解體脂肪、肌力與心肺功能的關聯。「這些知識其實不難,只要學生感覺到有成就,就會喜歡上運動。」
「上著上著,怎麼一下子就下課了?」這是學生常常對郭馥滋說的話。也成了她最喜歡的課後回饋。對她來說,學生能投入其中,比什麼都重要。她不諱言,前幾年的疫情確實影響了動態進行的體育課,之後有感覺學生互動意願降低,有些甚至下課後才傳遞訊息,不敢當面問問題。郭馥滋理解現代學生生活壓力大,可能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原因,若缺席不來會給予一些彈性。但她強調:「給了彈性,就會有原則,建議要守學生的本分,課還是得定期來上。」
關於課堂紀律,郭馥滋有一套溫柔又堅定的方式。她笑著舉例,有次看到學生一直低頭滑手機,原以為是分心、偷懶,後來才發現對方其實在做筆記。郭馥滋說:「我會柔性提醒,不會直接糾正,學生也有自尊心,要保護他們的面子。」她相信,只要課堂氣氛掌握好,自然能帶動良好學習風氣。
除了日常課程,郭馥滋也推動「青銀共學」,讓大學生與長者共同參與運動課程。「一位長者配一位學生,大家在運動中聊天、互動,彼此都很開心。」她提到,這樣的跨世代交流不僅增進社交能力,也讓學生學會體貼與陪伴。她印象深刻:「有學生說,曾一起上過課的長者,在路上遇到還會互相打招呼!」那種人情味,讓人感到十分溫暖。
郭馥滋勉勵學生要珍惜青春、重視身體健康,「很多人年輕時不覺得維持健康很重要,等老了有錢有閒才想運動,其實已經晚了。」她希望學生能從體育課中,獲得快樂與養成習慣,「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將面臨更多生活的挑戰,若能從年輕時,就體認運動的重要與健康的美好,對於未來工作、家庭甚至老化過程,都能有所助益。」
從教學到帶活動,郭馥滋總是充滿熱情與笑容。她任教至今13年,學生從喊她「學姐」漸漸變到「阿姨」,讓她忍俊不禁笑著說:「我上輩子可能燒好香,這輩子才能當體育老師,又健康又能和學生互動。」許多畢業多年的學生,至今仍會在過節時寫email給她,這些無不鼓舞著她繼續往前走。她也用行動詮釋了體育老師陽光、健康的專業形象,在她的體育課堂裡,不只是運動,而是生活的態度與習慣的養成,希望學生更健康。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