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5/04/26

法律如何保障技術創新? 陳銘洋:避免制度僵化成為絆腳石

【記者黃音然淡水校園報導】研究發展處以「AI+SDGs=∞」為主軸,辦理「2025永續發展實戰平台-產學與智財增能系列課程」,探討智慧財產如何為研發、創作與產業發展注入動能。第一場於4月18日下午2時,邀請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在達文西樂創基地主講「法律如何保障創新?科技發展 vs 智慧財產權」,強調「智慧財產制度未來發展方向,應在保障創作者權益,與促進社會公益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制度僵化成為技術創新的絆腳石。」

課程開始由外交系教授,歐洲聯盟研究中心主任陳麗娟介紹謝銘洋,他曾擔任台大法律學院院長,長期協助政府推動智慧財產權政策,是國內專利法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並擔任總統府科技顧問與司法院大法官,對台灣智慧財產與法治發展貢獻卓著。研發長薛宏中指出,謝銘洋在智慧財產、科技法治與國際規範領域具全球聲望,此次演講以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元宇宙為例,深入探討新興科技對法治的挑戰與調適。

謝銘洋首先提到,為促進科技創新與保障創作權益,智慧財產制度是重要工具,但面對AI、基因工程等新興科技發展時,傳統制度已面臨諸多挑戰。科技始終走在制度之前,制度必須隨時代演進,方能有效回應創新需求與社會利益。他說明,專利、著作權與商標等制度設計,激勵創新並維護市場秩序,從英國早期的專賣制度到美國專利體制的成熟演變,都顯示智慧財產制度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

針對AI技術快速進展所帶來的制度挑戰,謝銘洋舉例DABUS案與Myriad案,說明目前多數國家仍以「自然人」作為智慧財產權主體,對自然物如DNA序列的專利適用亦趨嚴格。他指出,關於AI創作歸屬權、學習行為是否侵權等議題,正促使各國重新審視既有法律架構。此外,他也提到部分國家如日本已率先修法,允許合理使用著作作品進行AI訓練,制度正為科技創新鋪路。

系列講座尚有4月30日陳麗娟「企業無形資產全攻略:商標與營業秘密之保護與管理」、5月2日司法院前大法官蔡明誠「AI創作不得隨便用?智慧財產法你該知道的事」、5月7日智慧局專利行政企劃組視察王琇慧「從『靈感』到『侵權』的距離──以文學著作為例」、5月9日臺科大專利所所長耿筠「技術研發的權利化之路──智慧財產如何成為企業競爭力?」,涵蓋法律、產業、創作與永續等面向,掌握智慧財產在數位時代的應用趨勢與實戰策略,歡迎全校師生踴躍參與。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SDG17夥伴關係

NO.1213 | 更新時間: 2025/04/28 | 點閱: 5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4/28 下午 06:27:34
  • 線上人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