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2025/05/17

行政人員職能培訓 張瑄凌提醒懂用AI工作更輕鬆

【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人力資源處「行政人員職能培訓課程」第一場,5月13日上午10時在驚聲國際會議廳舉行,邀請財金系副教授張瑄凌,以「工作與生活中的生成式AI」為題,協助大家掌握生成式AI的發展趨勢,並學習運用AI工具增加工作與生活的便利性,台北與蘭陽校園同步視訊,近170位教職同仁參與。

張瑄凌首先說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基本定義是透過人為設計的機器,使其能模擬出類似人類的智能、思維與情感行為。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社會關注焦點轉向AI是否已具備挑戰人類智慧的能力,甚至重新定義「智能行為」的本質。並在現場進行的「最小圖靈測試」互動遊戲,引導大家思考在AI快速進步之下,如何判斷人與AI的界線。

接著,張瑄凌介紹生成式AI是具備「創造內容」能力的人工智慧,不僅能回應問題,更具備產生內容的能力,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與影片。隨後她帶大家進行一場AI與人類文案的辨識遊戲,藉由比對語句風格,說明AI常出現語氣禮貌、模糊、措辭官樣、概念濃縮、抽象且不易落地執行;相較之下,人類撰寫的內容則事項具體、實務與語句明確,且符合日常語境,協助大家提升判讀AI生成內容的能力。

針對生成式AI工具的比較,張瑄凌分析ChatGPT雖具創意,適用文案與問卷設計,但在時事反應、推理與查詢學術資料上仍有限;Google推出的 Gemini強調即時搜尋、來源透明、可引用文獻,適合學術寫作需求;NotebookLM可處理PDF、翻譯、生成摘要與心智圖的智慧筆記工具,在資訊整合與內容管理上表現出色。

張瑄凌最後提醒,使用AI時務必留意潛在的法律與資安風險,例如AI生成的圖文在多數國家未必享有著作權,若重製受保護素材可能構成侵權;平台的使用條款也禁止用於不法用途。此外,她建議可善用「臨時交談」、「停用紀錄」及「資料去識別化」等功能和方式,提升使用安全性;學術寫作則應揭露AI使用聲明,保障自身與他人權益。

校務研究中心徐助理表示,講座讓她認識有多種可應用於日常工作的AI工具,不過在安全性方面,「像是AI模型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資料外洩或被錯誤蒐集等問題,因此使用時要特別小心。」其中她對NotebookLM印象最為深刻,認為該工具在安全與可靠性方面表現優異,未來希望能善用到工作中。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15 | 更新時間: 2025/05/17 | 點閱: 3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5/17 下午 02:52:11
  • 線上人數: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