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宸寧淡水校園報導】「我們常聽見要『尊重』、『包容』,但究竟要怎麼做到呢?其實它們都始於理解。」諮商職涯暨學習發展輔導中心10月23日晚上6時,在B302A舉辦性別平等教育講座,邀請跨性別諮商心理師馮溧,以「多一份理解,走進跨的多元視野」為題,帶領參與者從性別的定義、跨性別者的生活經驗與時事案例等多重面向,認識跨性別族群的處境,拉近人們與性別議題的距離。
馮溧表示,要瞭解跨性別族群的第一步,是先理解「性別」。性別一詞涵蓋「生理性別(Sex)」與「心理性別(Gender)」,而個人對於自己性別的主觀感受,也是判斷自身性別的一部分,不能僅以外貌或性徵判定一個人的性別。社會長期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將個性與性別捆綁,例如認為男性應該陽剛、女性就要陰柔。「哪一個人沒有陽剛或溫柔的一面呢?只是你看到他的哪一個面向而已。」馮溧溫柔且堅定地說:性別不只是二元的。
講座中,馮溧以輕鬆、活潑的聊天方式,分享自身作為跨性別者在生活中所遇,以及追尋自我時所感受的情緒,現場氣氛溫暖而自在,大家一同討論、交流,讓性別議題更貼近日常、也更容易理解。參與者在交流中認識跨性別者的處境,也體會到性別議題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需要不斷在日常中觀察、學習與同理。
從過去強調的「兩性平等」到今日倡議「性別平等」,社會對多元性別的理解與尊重正逐步開展。講座尾聲,承辦人、諮輔中心心理師謝合旻表示:「真實經驗的分享,是理解的開端;有了理解,我們才有機會變得更友善。」理解從來都不容易,但唯有以更開放與善意的眼光,尊重每一段生命歷程,我們才能離真正的平等更近一步,邁向更溫暖友善的社會。
日文四劉依如分享,她參與講座是希望更了解自己的性別認同,也理解他人面臨的困境。「我從講者身上看到勇於面對自己、認識自己的力量。」這樣的力量不受性別限制,也不會因性別而減損其價值。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看見他人真實的樣貌,跳脫性別的框架與舊有觀念。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5性別平等
#SDG17夥伴關係
NO.1228
| 更新時間: 2025/10/27
| 點閱: 11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