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5/10/22

從想像到真實 鍾智林分享EMI教學經驗與挑戰

【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10月17日中午12時,在I501舉辦特優教師教學分享,邀請運管系副教授鍾智林以「教學特優教師:EMI的想像與真實」為題,分享自身多年來推行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課程的實際經驗,以及英語授課的挑戰、思考與教學轉化歷程,近30位教師到場聆聽。

鍾智林首先指出,目前學校的EMI課程推行常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教師上課意願低落、學生英語能力下降、課程評價偏低等。學生也常反映教師上課僅照本唸課、教材過時或影片品質不佳等問題,導致課堂參與度及學習動力不足。

他接著以示意圖強調,EMI課程的成功必須建立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升教師的EMI教學能力與自我表達力、建立積極的教學態度與支持系統、學科內容應與職場實務連結、營造友善學習環境、安排適合的上課時段、設計合理課程負擔、鼓勵同儕共同修課等方式,讓學生在熟悉與信任的氛圍中更願意參與。

鍾智林進一步以「新舊思維對照」的方式,鼓勵教師們突破對EMI教學的刻板印象與心理障礙。他指出,真正影響學習成效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只要態度積極、願意投入,就能克服語言障礙、持續進步。同時,EMI課程提供了更多元的語言學習選擇,讓學生能依照自身興趣與能力自主考量是否修習,並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負起責任。

他也認為,EMI並非只屬於優秀學生的學習舞台,而是所有學生都能接觸並受益的學習途徑,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看待EMI與中文班課程,讓學生不再因語言而區分層次與高低。此外,鍾智林表示,「教學的重點不在於知識量的多寡,而在於是否能夠讓學生掌握核心概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才能真正深化學習並啟發思考。

他同時以實際數據與學生回饋佐證EMI教學的成效,指出本校EMI課程的整體評量雖略低於一般課程,但差距不大,甚至有部分課程表現優於中文授課,且修讀EMI課程的學生在語言能力上能保持穩定,並未出現退步的情形。學生回饋中更透露,他們在EMI課程中學會勇於嘗試與主動表達,逐漸培養出自我反思與改進的能力,不僅提升了英語實力,也增進了學習熱情與自信心。

鍾智林總結,EMI推行的核心在於教師與學生應共同秉持「專注投入、自主選擇、公平對待、重質不重量」的精神,並表示「EMI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你、我、他』──教師、學生與學校三方都要共同努力。」

管科系教授李培齊表示,聽完講座讓自己瞭解到,教師在面對EMI教學挑戰時,最重要的是應保持正面心態與開放心境。「開課之前,不要先害怕,而是要勇於嘗試,親自做了才知道成效如何。」並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讓課程品質與教學能力同步成長。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28 | 更新時間: 2025/10/27 | 點閱: 17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0/29 下午 07:14:06
  • 線上人數: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