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群倫淡水校園報導】114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9月20日上午9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舉行,主題為「AI+SDGs = ∞:從教育未來到未來教育」。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三位副校長與一、二級單位主管、秘書、教師等逾300人參與。
張董事長致詞時指出,今年研討會以「AI+SDGs=∞:從教育未來到未來教育」為主題,凸顯教育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提出新的願景與策略。她強調,本校將持續推動「未來教育」,培養學生兼具想像力、前瞻力與治理能力的「未來素養」,以落實永續發展的使命。
葛校長致詞時表示,本次主題在於呼應全球快速發展的趨勢。他回顧自2019年提出AI的重要性以來,校方持續推動「AI+SDGs=∞」的校務發展願景理念,並正式獲得註冊商標認證,展現本校在教育創新上的前瞻布局;更強調未來10年,AI與SDGs將持續是教育與產業的重要關鍵字,學校也將以此為核心,培養具備跨域素養與未來競爭力的人才。
專題演講首場由前教育部長、教設系特聘講座教授吳清基,以「從教育未來到未來教育」為題進行分享。一開始強調「AI+SDGs=∞」的教育願景,探討教育的演變與AI技術在未來教育中的應用;及教育1.0到5.0的轉變歷程中,AI與SDGs的結合將成為教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他認為這不僅改變了學習者和教師的角色,強化學術倫理與跨域協作的重要性,除了單一教育部門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在永續及未來的基礎下形成教育的「跨界生態系」,進而推動全球教育體系邁向智慧、永續、人本的永續未來。
教育未來演講部分,學術副校長許輝煌以「AI 時代永續力:培育未來人才」為題,深入探討AI時代對高等教育的挑戰,和未來人才需要具備數位素養、人機協作能力和跨領域整合能力。面對高等教育,包括招生問題與成本上升等12大問題的挑戰,AI技術勢必成為解決方案,藉以推動教育改革,培養能應對未來變革的學生。
行政副校長林俊宏以「智啟永續韌性治理育見未來」為題,點出全球變局中的大學治理挑戰,特別在少子化、全球化及AI技術的應用對大學的影響下,AI被視為提升行政效率和決策品質的關鍵工具。其次介紹智慧化、永續性和韌性治理的改革方向,未來將整合ESG(環境、社會、治理)思維,推動校務治理與永續發展,實現綠色轉型與社會責任的落實。
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針對「智領國際事務邁向永續未來」的主題,聚焦未來國際教育如何持續發展,以及境外生教學、就業措施優化等相關規劃。她特別提到AI技術將提升國際教育效率,同時強調全球知識共享及跨文化合作的重要。另在推動全英語教學部分,陳小雀表示這除了是招收國際生的利器,更是建立新夥伴關係、培養學生世界公民思維的好機會。
未來教育專題演講分為未來校園、未來教學、未來學習、未來產學、未來學輔、未來服務6個主題,分別為資訊長石貴平「AI+SDGs 驅動的智慧校園」、教務長蔡宗儒「智慧教學設計提升學習成效」、諮輔中心主任宋鴻燕「AI 科技協作共創學習轉化」、理學院院長薛宏中「智慧永續引領產學共融未來」、學務長武士戎「智慧學務創新永續韌性輔導」及總務長蕭瑞祥「共築永續校園開創環教未來」,闡述各單位在未來教育的推動現況與後續規劃。
分組討論由三位副校長主持,並分別報告討論結果。許輝煌就「如何融合 AI 與永續,塑造未來跨域人才培育的新樣貌?」,指出各系所主任皆針對AI融入課程、進行課程調整與評量方式發表相關意見,同時針對在面對AI與永續的發展,教師角色該如何重新定位進行討論。林俊宏在「打造韌性治理智慧行政的永續校園」方面,分享行政單位如何將AI運用在相關業務當中,並提出達成永續發展與校務治理新價值的相關策略,且以韌性治理面對未來的新挑戰。陳小雀針對「智慧與永續驅動下的國際事務」方面,分享未來教育的國際交流、數位學習、跨域永續、多語智慧、交換教師、學術外交等建議,另提到世界公民的養成,應該著重於辯證、點燃熱情、實踐、獨立思考。
「今天分組的討論結果,不會是喊口號與講場面話,而是真正付諸行動、能夠被落實的計畫。」葛校長在閉幕致詞中強調,應在未來3年內就相關結論規劃出可落實的行動方案,確保AI與教育融合的執行;張董事長則進一步提醒會後應整合今天進行的討論內容,進行短、中、長期的方案規劃,俾便更有效地執行。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