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之窗 2025/04/04

和光同塵天地遊 銜春沐雨自舒卷 賽博與你慎終追遠浥清明

和風撥雲,晴光瀲灩柳青蔥,絆惹春風。清明接著穀雨,雨洗山色翠凝煙,兩節氣將拉開暮春帷幕。「清明」是春天倒數第二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排行五,乃唯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者。約在4月4日至6日間交節,2025年4月山滴嵐光,草香沙暖,清明於4日戌時明潔而至!


氣清景明,唐朝經學家孔穎達註解,「清明,謂物生清淨明潔。」斯節,陽氣和韶天地清澄,萬物生長皆明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回暖的天地經春雨雷電淨化,塵埃落定,春息彷彿自內在骨裡透著極致的清爽與明瑩,教人忍不住深深吸納天地清朗之氣。


凝結清明節氣最生動場景的莫如《逸周書・時訓解》所載清明三物候:「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春陽如蜜,風拂山崗,桐花如約,白居易曾寫「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柳永也寫「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簇簇花朵不日將開滿枝頭,皎皎華兮,在群山綠錦中蜿蜒成如洗花流,漫天花瓣與蝶齊舞。


「啼鴂聲中,春光化成春夢。問東君、仗誰詩送……輕羅扇小,桐花又飛麼鳳。」南宋詞人蔣捷寫的正是桐花繽紛中「鴽」類小鳥嘰嘰喳喳戲鬧春天;農諺「清明難得晴」,桐花爛漫時也是清明疏雨之際,雨過天青處彩虹斑斕,這清新明麗的春光讓人想放聲暢唱。


蜻蜓蛺蝶飛,先民認為除了「桐花」渲染清明外,此間花信還有「麥花」與「柳花」。小麥抽穗揚花,其花雪白細微,宋末詩人董嗣杲讚其「輕化細細複猗猗」,如萬頃雪光。晚春中如一場薄雪的還有縹緲柳絮,「春城無處不飛花」,誰能無視?惹來曹雪芹說「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依依與春老。


靄靄垂柳教人心起情思,「清明」也是華人重要祭祀節日。賦予這節氣獨特魅力的,是在歷史長河中交融了「上巳節」與「寒食節」,演成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節日。唐廷明訂7天國定假期,據成書於唐憲宗元和年間的《大唐新定吉凶書儀》:「寒食通清明休假七日」,是時掃墓之風已然盛行。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書寫掃墓即景:

#### 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

####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生死兩茫茫,早信別離難,花開千樹中悲草吟荒塚,縱千般纏綿萬般風流都已烏有。「清明」為人間將未盡的思念或宣之於口或默念於心。悠悠百年彈指間,寫哀思最悲痛者,莫若南宋詩人高翥《清明日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繁華如煙,相思成灰。


清明假期結合上巳宴飲,又提防寒食禁火冷食傷身,成了舒解沉鬱身心的野遊時日。祭掃與踏青,悲傷與歡喜,都融會於茲。唐詩人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寫「興來促席唯同舍,醉後狂歌盡少年」,好友們席地而坐,不負春光;王維《寒食城東即事》書寫男少女遊春盛況,交錯著青春朝氣與家常閒適:

####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古時清明節還風尚插柳戴柳、盪鞦韆、蹴鞠踢球、放紙鷂風箏等。又適寒食節「改火」,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即寫清明乞新火後廚房裡升起做飯輕煙,而「且將新火試新茶」更是宋代文人流行的雅好。


從節氣過度到民俗的清明節是在北宋蓬勃展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載,寒食連清明是都城人出城上墳拜掃日子,賣紙馬、紙錢的店舖都當街用紙錢疊成紙樓閣,甚至「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草木青青,天清氣朗,四野踏青的春遊人潮似市集。南宋後期詩人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描繪西湖遊人鎮日尋春:

####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陽春柳蔭碧湍,陸游《春日絕句》:「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實則,隋唐時期已大規模在河堤植栽柳樹護岸。柳枝原就被視為能驅邪避祟,踏青歸來,順手折下幾枝柳條把玩,或戴於頭頂,或插在門楣屋簷,希望避免蟲疫、守護家門以避災,故而清明又稱「柳節」。


春光旖旎,燕銜柳花,楊柳綠煙中盪鞦韆更是古時男女清明聯誼遊戲,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皇宮在寒食節架起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而後流傳民間。南宋詞人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思憶佳人:「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明朝散曲家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遊》沉醉暮春:

####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風起楊柳岸,清明春草綠,催發詩人騷客雅興。在所有描繪清明詩詞中,總在我們唇邊回味的,無非唐詩人杜牧《清明》: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寫清明節氣「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氣氛。惟杜牧詩文集《樊川文集》未收錄,此詩是否後人偽託所寫仍有爭議。春色幽幽,節氣更迭,芳潤清明雨初霽,正宜晴窗沏茶。嗯,別急著飲,且放一片清明心,誠願風塵不染身,如始如初。(文/楊靜宜)

NO.1210 | 更新時間: 2025/04/06 | 點閱: 1443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5/23 下午 09:00:11
  • 線上人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