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4/11/16

淡江人x淡水存 李柏青說明永續的推動與思考

【潘劭愷淡水校園報導】「什麼樣的永續,才能符合時代的需求,需要我們好好的思考。」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11月14日上午10時,在B713舉辦113學年度校內永續管理師課程,邀請水環系副教授李柏青,以「生態的永續不永續:淡江人x淡水存x淡淡的美麗與溫存」為題,說明永續的觀念、推動與時代、環境的關聯,學術副校長暨永續中心主任許輝煌,及各單位永續管理師與學生到場聆聽。

什麼是永續?該如何永續?李柏青從「貝殼碳匯」談起,並以2014年唐獎首位「永續發展獎」得主,前挪威首相,葛羅•哈林•布倫特蘭德(GRO HARLEM BRUNDTLAND)對永續的定義「是以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說明永續並非一成不變的做法,而是因應生態環境的轉變來推動,如同「淨零排放」,除了讓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儘可能減少到趨近於零之外,也可以藉由抵消的方式來達成。

至於如何推動環境永續,應該從了解環境開始。「你認識的淡水有多少?這就是『淡江人X淡水存』應該要探討的方向,並透過與淡水的『溫存』來深入了解這個地方。」接著他以親身觀察到的,淡水附近地區的環境轉變,由關渡大橋河岸邊出現,通常大多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岸的翻車魚、洲子灣海岸線的轉變、淡江大橋的興建、公司田溪兩岸的變遷,還有三芝、石門等北海岸地區的變化,說明環境的轉變,常常不一定依照人們所想方向發展,「如同紅樹林和互花米草,曾經對於河岸防洪有著不小的貢獻,但現在卻變成危害生態環境的問題之一,如何取捨,著實讓人傷透腦筋。」

最後,李柏青提出「我們能不能改變?是能變、善變、還是不得不變?」的問題,更以葛羅•哈林•布倫特蘭德的話「這個世界仍在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希望我們仍然能夠堅持彼此的合作」作結,談到除了重視並繼續推動「永續」(Sustainable)之外,還需要學習「韌性」(Resilience )來因應環境的轉變,更要以「反脆弱」(Anti-Fragile )的心態,準備接受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4水下生命 #SDG15陸域生命 #SDG17夥伴關係

NO.1197 | 更新時間: 2024/11/17 | 點閱: 39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7 下午 04:54:34
  • 線上人數: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