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時間:113年11月13日中午12時
地點:傳播館Q409
主講者:教育部校園性別事件調查專業人才講師葉淑慧
講題:小改變,大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性別平等實踐
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性平三法中,已實施22年的性別平等工作法,有較為完整的程序,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社會,關於現在多元性別的社會,應從對男女的「刻板印象」說起。性別平等概念,一般會認為男生應獨立勇敢、注重經濟,不可輕易表達情緒,而女生則應保有溫柔婉約、注重外表、性感美麗等特質,今天則以個人經驗和觀察,搭配影片輔佐,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性平該如何實踐。
性平會網站上的數據統計,如學校職員比重以女性為主,但教授大多為男性,這就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例子,造成學習方面的鄙視。以我的子女為例,我女兒個性強勢又有自我主見,反之,兒子身高超過1米8,但屬於感性溫和,曾因悲傷而在全班面前嚎啕大哭,但這並不是太大問題。再舉一個例子,過年時,嫁出去的女性都有「回娘家」的說詞,雖然娘家一詞的產生,是為了區別是誰的家,但其實也涉及性別刻板印象的範疇,在男女之間並非很平等的說詞,過去也討論過回娘家的相關問題,相信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雖然性平的強調焦點在於教育,但許多廣告中,也有不少刻板印象的成分,像是男人必須扛起家計的可靠形象、女人在家庭中扮演負責家務事的賢妻良母,常被作為廣告題材拍攝。數據是會「說話」的,現今企業中仍反映有男女同工不同酬,或權力不對等的現象,例如女性多是主要的家庭照顧者。過去任職長照工作,時常需要登門拜訪,發現基本上大部分是「媳婦」的角色來擔任。
然而一般人對於對他人的看法,關係到人際的發展,受影響的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會,因為生理上的優勢,許多男性成為養家餬口的支柱,因此男性較少有抒發情緒的管道,自殺率是女性的兩倍。因此需要落實男女一視同仁,將這些性別的觀念內化,並尊重每個個體的差異,才有辦法在生活中實踐性別平等,為生活增添更不一樣的色彩。
齊頭式平等又稱形式平等,人人享有相同的權利與待遇,不應有特殊考量;至於實質平等,指的是從機會的平等、取得機會的平等至結果的平等,不應以性別決定享有的權利和責任,要尊重男女之間不同群體的獨特性。
舉例來說,「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將性別議題取代婦女議題,眾多女性會思考如何提倡月經平權,如何消除月經的污名化,CEDAW已明文規定,月經屬於人權問題的範疇,或許因為從小沒被灌輸性別平權的概念,因此許多人對於月經一詞,仍感到羞恥和害怕;再者,廣泛代表非異性戀族群的LGBTQ+,都不容易受到社會的認同,而感到退縮。
其實,撇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第一步,就是用「愛」包容少數、用包容心看待社會的不同,可以換位思考,哪些人是為了認同自己,願意展現自己不一樣的面向,也可以嘗試理解,並學習與他們相處,而學校師長更應以身作則,避免以既有的概念,批判少數族群的存在。
所幸我們身處在一個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可以上網搜尋到很多資訊,加上偷拍、言語性騷擾會成立,蒐證更為容易,也可以進一步偵查,是否有性別上的冒犯,社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需要省思的事情,連結到現今驚動臺灣社會的#MeToo事件,其實各界都有類似的案例揭發,政府更希望透過不斷地努力,修正法律讓人人都獲得保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性平法特別修正,已明文規範「師生戀」的法規,在3月8日婦女節當天落實,各級學校皆禁止「師生戀」,拒絕違反專業倫理行為。(整理/吳沂諠)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5性別平等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