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初晴,瑟瑟秋風飄衫,旅雁鳴嘹中,秋又涼一度。時序進入秋天最美的時辰「白露」,天地沐浴著唯美的秋光露水,丹桂香氤凝暮,皦皦素月流天。
節氣是先民追蹤宇宙運作的線索,在時光更迭中感受宇宙每一刻的鋪陳。對應二十四節氣第十五順位的白露是秋天第三個節氣,約在9月7日至9日間交節,仲秋伊始。2024年9月秋野風冽,「白露」於7日午時清朗而至!
秋嵐蒸潤,更深露重,玉階白露霑濕伊人羅襪,那時間,夜露的朦朧、素淨還有寒涼,似在水一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日暖夜沉萌寒,濕氣遇冷遂在秋晨花瓣葉面凝出晶玉也似的露珠。「秋屬金,金色白」,秋露故名白露。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
斯時天宇澄淨,北方群雁離鄉,飛抵低緯以歛翅過冬,《逸周書‧時訓解》說「白露之日鴻雁來」,秋空雁影橫天遠,正是經典畫面。白露另二物候是元鳥歸、羣鳥養羞。燕子在春日往高緯遷徙,熙熙拓展視野,秋日轉涼,則從世界邊境舉翅南飛,返鄉禦寒,而留鳥則紛紛為寒冬貯存食糧。
元稹在《詠廿四氣詩・白露八月節》驚覺兩鬢斑白如秋風吹衰樹葉,漂泊似風中蓬蒿的他在時節流轉間感慨歲月忽晚。人生短促如朝露,梟雄如曹操也只能慷慨悲歌,而元稹驚心半生塵土的遺憾則蘊含在白露三候,少了秋收的歡愉,唯有蹉跎的喟嘆:
####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 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
#### 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
#### 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
儘管夏天已成故事,「節氣」教人明白,路未必走盡,只一個轉身,秋日已徐徐迎面。「白露朝夕生,秋風悽長夜」,詩人敏覺著季節流動而短歌微吟。且看多少人生況味沾染著露白霜清,映照水光接天的生命之河……
生命中最初的白露是古老的《詩經・蒹葭》吧?!秋露凝結成霜,迂曲婉轉的河洲上萬頃霜白初開穗的蒹葭,蕩漾成最美的浪漫波濤。少時或不知白露節氣,但心間卻纏綿著邂逅秋水伊人的惚恍旖旎。彷彿一道未解謎題,疊印今生和前世的記憶,分不出此生與來世: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 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縱然那渴慕的伊人可望不可即,卻亙古如浸潤著清澈純淨秋露的蒹葭,搖曳波心。白露從此有了詩的味道,白露從此屬於想念時節!
成長是這樣的,多年後青春已成幻影,或能在白露的想念裡獨飲滄涼。一如經歷安史之亂的杜甫,「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戍鼓雁聲中親人生死難料。西元759年,杜甫在白露節氣兀自守邊關的秦州月夜,慨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鞭闢心絃。無獨有偶,大約25年後,韋應物僻居滁州,在白露日思念長安親人,也寫下沉鬱傷感的「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
白露起相思的還有盛唐邊塞詩人王昌齡,悲莫悲兮生別離,《重別李評事》全詩皆豁達語,卻情字入骨。詩人在芙蓉樓送辛漸,是話別通宵;此次夜別李評事則是一別再別,盡興至醉,雖不言愁,愁卻湧生:
####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王昌齡在秋楓薄寒中壓抑離緒,而晚唐詩人雍陶《秋露》一詩則沉浸在清秋月色裡,露水凝白交織月光,縹緲朦朧的秋夜和著清清淺淺的銅壺滴漏,何等幽清銷魂!莎草上的露珠滴落秋蟲上,又是何等生機盎然:
####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同樣素秋月夜,南北宋之交的詩人陳與義筆端則流露出另一種空明與清愁。《秋夜》寫淡月傾灑,白露洗淨夜空,星河一派璨然明澈:
####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
#### 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有種情緒只在秋聲中才能排遣一世哀愁,如是月夜,字裡行間都漫著一種哀求:清秋且留。以詩詞聞名的北宋僧人仲殊,也欲挽留時光,慢說留戀秋聲更多紅塵眷戀。人之寄世,有人註定只為風月情濃而活,哪怕已遁入空門:
####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
#### 數聲啼鳥怨年華。
#### 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
####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
#### 綠楊堤畔問荷花:
#### 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秋曉殘月方收,朝霞徐斂,旭日未晞留宿露,行走間恍似舊遊處。遂問荷花:可記得,那年我路邊沽酒,敲的是哪門哪家?仲殊一生唯風流二字,皈依佛門仍難捨塵緣,一闋《南柯子》情醉長存、心碎不忘。回眸滔滔歲月的白露印象,問荷也罷,問菊也罷,那生命中珍貴而不可複製的瞬間,正如秦觀所歎:「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新歡易失,往事難猜,有情的終究是人。
浮生蒼煙,如露亦如電。誠願在紛亂纏縛的生活中梳理修剪,從得意中揀出心碎,自碎屑裡抽出心得,或將該記取的都化為飛灰,再從灰燼中篩出值得記憶的,似秋露般凝聚更剔透的自己。明白空蕪與豐美難以分割,背叛與承諾如影隨形。也許終究哪裡都沒有到達,但曾經的努力,已綿亙成聖稜線,在心中安定如山脈。然後在下段旅程,相遇成熟,相遇從容,相遇更好的自己。(文/楊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