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3/10/13

淡•江•第•四•波•系•列•報•導•之•一
淡江築夢在2005年

報導\賴映秀

攝影\馮文星陳震霆

休旅車出了立滿蜜餞鴨賞招牌的街道,立即擺脫了小鎮的脂粉氣息,回到後花園的寧謐氛圍。從位於礁溪鄉仁愛路的礁溪辦事處往蘭陽校園林美山的路上,恬靜的鄉野田地中,新闢的產業道路一路開展上山,我們就在碧綠田野的擁簇下,直奔創辦人張建邦夢想中的英式教育樂土──本校的蘭陽校地林美山。

林美山上新克難坡

下午三點多的礁溪,卻沒有半點日光照射過的痕跡,儘管中午還是豔陽高照的大晴天,這時卻好像陰天的午后,讓人不由得對於淡水夕陽有著非分的想念。眼前迎面來的道路,逕往山的那頭延伸,兩側的路燈是溫泉水波造型,這是宜蘭縣政府特別為淡江、佛光和礁溪高爾夫球場所修築的新路,名為「德佑大道」,也是目前通往校區唯一的道路。自德佑大道上抬頭向林美山頭遠眺,佛光和高爾夫球場各踞一方,中間坐落的就是進行整地中的蘭陽校園,三者緊緊毗臨,呈鼎足氣勢。

不到十分鐘車程,車子來到林美山山腳下,「我們學校就在那裡!」本校駐礁溪辦事處主任曾振遠手指向招牌後方林地,順著這個方向往上看,隔著山坡,校園外廓清晰可見。雖然近在眼前,但阻隔在面前的陡坡,逼人只能再花上三分鐘,繞著宜六線遠行一•五公里,才能進得了校門。因此,這一塊被編為280-5的坡地,已經在學校的規劃下,納入校地,作為校園入口。在我們停留的時刻,一隻鷹正在林地上空盤旋,據說初次探勘時就發現,這塊地現在還住著三對老鷹。

從這兒到校地,直線距離只有七十五公尺,卻有著熟悉的陡坡,令人不禁想像,將來這兒也和淡水五虎崗克難坡一般,有著一百三十二階的石階,蘭陽校區的同學,也要一步一腳印踏實印證「樸實剛毅」的校訓,似也將「浩浩淡江,萬里通航」的創校精神,帶到了蘭陽。

北宜通車淡江興學時

校門前的雙叉路上,立著兩塊指標,指向左的是「佛光大學」,指向右的是「淡江大學」,兩校的大門,相距不到幾步之遙,聲息相聞。事實上,在縣政府打造大學城與科技縣的願景擘劃下,宜蘭已號召七所大學在縣內設校,除了本校與佛光大學,尚有蘭陽、宜蘭兩所技術學院、海洋及清華的蘭陽校區及蘭陽藝術學院。這幾所大學將聯結成「大學城」,預計招收兩萬名學生,帶給宜蘭地方上的繁榮,作為宜蘭科技縣的人才供應主要來源。

吸引這些大學來到噶瑪蘭──這個以往被稱為台灣後花園的地方生根,關鍵性契機在於北宜高速公路的完工。從台北南港到頭城45分鐘,到蘇澳60分鐘,交通的便捷,使天涯成為比鄰,也讓繁榮與文化搭乘便車而來。這條高速公路,早在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先生任交通部長時,由他一手擘劃,為了回饋家鄉,加速東西交流,他將北宜原先的「快速道路」的規劃改為「高速公路」。而他也在當時,誓願回到宜蘭興學,以他五十年的辦學理念,澤被蘭陽子弟。今日,二○○五年完工的預定之期,也就是本校蘭陽校園招生的時刻;北宜通車之日,也就是張先生回鄉興學之時。

雙龍環抱龜山島近在咫尺

來到海拔三百九十公尺高度的林美山上,隔著腳下沃野平疇的蘭陽平原,俯視著龜山島氣定神閒的浮游於蔚藍壯闊的太平洋,彷彿感覺到龜山島近在咫尺,草嶺山脈在眼前擁抱著林美山,呈現「雙龍抱」的氣勢。視野北至頭城,南至羅東,整個海岸線盡收眼底,白雲來去山海之間,賞此景只覺凡囂滌除,令人心曠神怡。

曾振遠是第一位發現「雙龍抱」地理現象的人,他指出左右兩脈綿延的山脈,和廣大無垠的太平洋,告訴我們:「由校園的D區向東望去,順著兩側山脈延伸出的直線,正好就交會在二龍河,而二龍河正對準龜山島。」「也許這就是『二龍河』命名所在。」當他第一次站在校園,發現了這條河與兩座山脈的方位,他才豁然開朗。另一個說法,曾振遠認為,蘭陽校地背山面海,左右有低緩餘脈包圍,基地平穩廣大,正符合地理風水上「太師椅」之說。

好山好水淡江的新桃花源

整地中的林美山上,昔日井然的茶園,在第一校區的規劃下,劃分為七區,後方則為第二校地。處處可見的紅棕色土壤,乍看似岩石,實則易碎的砂質粘土。自九十年六月動土已來,歷經納莉颱風的考驗,致使設計變更,造成經年的延誤,現已順利完成近百分之八十的雜項工程,將於年底完成,整地部份耗資七億元,可見工程之浩大,預計明年初開始建築工程。

這一塊四十公頃的土地上,除了部份保育區仍然佈有零星的樹林之外,已整理出七個區域的概略面貌。從工務所向校地望去,黃沙飛揚的塵土中,可見一片又一片的細網,保護著剛剛栽植的幼苗,今年三月到六月間四十二天未雨,造成植栽的損失,不過,能夠在岩縫中存活的南美蟛蜞菊,現在已經用碧綠的樹葉和黃色的花朵將G區的工務所包圍,這種具堅韌生命力的植栽,將成為校園中常見的臉孔。而依照校園中原生樹種,將來在校園周遭,將種植冬青樹,儘可能保持山林原始風貌。

「這樣的好山好水,不能辜負了。」建築師游顯德在工務所辦公室,攤開他所拍攝的日、夜兩張俯視龜山島的長軸全景圖說:「將來山上所有的建築,都會以『依山面海』的方位為考量。」依照創辦人的指示,將來的林美山,希望有如日本MIHO博物館的感覺,在山野之中,乍現桃花源。

目前建築設計大致完成,以綠建築為理念,希望整體校園建設與大自然結合,成為宜蘭一處「新桃花源」,也就是淡江人的新桃花源。創辦人說:「要讓來到宜蘭的人,都想要來看一看。」

11傳奇

「從七十八年來到這裡,到現在,我好像已經長出感情一樣。」開車下山的路上,曾振遠感慨的說。三年前就派駐在礁溪,往返林美山的山路,他一天要來回好幾趟,就像自己故鄉一樣熟悉。

對他來說,蘭陽的建校,冥冥中似有安排,而這也是他心目中的傳奇。七十八年,他陪著創辦人,也就是當時的交通部長張建邦先生來踏勘,在十一月十一日十一時十一分和鄉公所簽下合約,承諾興辦「宜江工學院」。之後幾經波折,在十一年之後,峰迴路轉籌建淡江蘭陽分校,於淡江五十週年校慶時,世界各國姐妹校校長在林美山上親手植樹;而在北宜公路也將在動工興建十一年後,在二○○五年完工。曾主任說:「太巧了!」所以,「11」這個數字,也成了蘭陽校園的幸運數字,現位於礁溪鄉仁愛路上的辦事處,就是選在九十年五月十七日十一時掛牌成立的。

龜山日出美得懾人

曾主任時常在日出時分,一人上山觀察校地的美景,「夏至和冬至的太陽,一東一西,離龜山島很遠,春分和秋分那一天,太陽出來的位置,就剛好在龜山島的頭頂上。」他觀察到整個蘭陽校園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在這三個日出位置的中心點,也就是說,蘭陽校地所在正是台灣東部觀日出最「正」的位置。為了證明他這個論點,他試圖以地球儀和燈泡來作實驗,希望能找出科學的根據。

當本報採訪記者在十月一日清晨,再度登上蘭陽校園的制高點,等候著剛過秋分的太陽自太平洋的海平面昇起,由於海面水霧凝結的緣故,預期中的太陽,並未如黃曆所示,在五點三十七分露臉。但遮蔽朝陽的雲霧背後,漸漸的釋出紅霞,天空的顏色,隨著秒針移步,色溫逐漸增強,雖看不見卻仍舊感覺得到,朝日其實已然準時地蒞臨台灣東部的穹空。在此時,壯闊大地與雲霧波光,盡在腳下,山海天地之間,只覺唯我獨享。紅日在五點五十三分破出雲層,出現在龜山島的西北方,轉瞬間已不可逼視。金色的光照射在蘭陽平原的水澤上,出現了兩個太陽的景致。

已經在這個地點拍過無數次日出的曾振遠說,至今仍未曾拍到龜山島方向自海平面初生的朝日。他拿出一張由他製作的新年賀卡,千禧年元旦灰濛的雲霧下,萬丈金光照耀下的龜山島,又是另一番氣象,姿態萬千。

遺世獨立智慧之園

依照創辦人的規劃,蘭陽校園將走向英式教育,成為台灣唯一輸入Oxbridge(牛津和劍橋)教育的第一所學府。自七十八年踏勘,歷經波折,這個夢想終將於二○○五年實現,而這也就是他為淡江規劃「第四波」的起點。

「有人笑我們傻,為什麼要把校地選在山坡地上,這樣辛苦的整地……」曾主任目視著眼前雙龍環抱下的龜山島,神采奕奕的說:「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在平地建造校舍,但我們的視野卻比他們好上十倍百倍。」曾經走訪牛津劍橋,實地考查英式教育模式的曾主任表示,獨立、不受外界干擾的校地,才能真正的copy牛津劍橋,他說:「林美山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創辦人已經為她取好名字,她就是我們的--智慧之園。」

蘭陽校園建校預定時程表

2003年11月正式驗收水土保持工程

2003年11月取得縣政府核准水土保持完工證明

2003年12月縣政府雜項使用執照

2004年 1月核准土地變更編定

2004年 1月購買土地

2004年 2月核准建築執照

2004年 3月建築工程合約簽訂

2004年 3月建築工程動工

2004年10月學院學系招生計劃報部

2005年 2月教育部視察建築構造物

2005年 8月九十四學年度正式招生

NO.548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55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9 下午 07:55:24
  • 線上人數: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