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平淡水校園報導】為慶祝創校75週年,學生事務處10月31日晚上6時30分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唱自己的歌」民歌50演唱會,邀請英文系校友楊祖珺、國貿系校友李建復、葉佳修、老王樂隊、柯泯薰、楊肅浩,以及土木系校友王明堯等民歌歌手與新世代音樂人同臺演出,不僅用歌聲串起跨越半世紀的記憶,更藉以傳承「做最真實的自己」的淡江精神。
開場由王明堯以渾厚嗓音演唱〈月琴〉與〈牽掛〉揭幕,他幽默分享大學時期參加合唱團,因醉心社團活動而有超過4次在開學典禮獻唱〈校歌〉的經驗,但也因此找到表演的夢想。
隨後播放的致敬影片重現1976年「淡江事件」的歷史場景,校友李雙澤在演唱會上喊道:「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喝可口可樂、唱英文歌,那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裡?」這句話成為校園民歌運動的開端,象徵勇於表達與自由創作的精神。影片中穿插曾參與金韶獎的校友簡川勝(第5屆)、林易祺(第23屆)與林翊妤(第36屆)的分享,展現「唱自己的歌」精神在不同世代間的共鳴。
影片結束後,兩位民歌運動代表人物——英文系校友楊祖珺與國貿系校友李建復一同登臺,合唱〈少年中國〉與〈美麗島〉,李建復更帶來(守著陽光守著你)等時代經典,並介紹淡江與民歌的淵源。楊祖珺分享,本校自創校以來鼓勵自由的風氣,是當年第一所開放學生活動中心舉辦舞會的學校,正是這樣的自由氣息,孕育出無數敢唱敢夢的音樂人。
接著登場的「鄉村田園歌謠始祖」葉佳修,帶來〈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等傳唱數十年的經典民歌,輕快的旋律與純樸的歌詞,讓現場觀眾隨之哼唱,重溫臺灣昔時淳淨的美好情懷。
經典民歌後,曾獲得金韶獎創作組亞軍的新世代音樂人楊肅浩,以〈皇民戰士大軍伕〉展現民謠與社會寫實的結合。他表示,歌曲靈感來自羅東地方故事,透過歌聲紀錄庶民生命與土地情感,希望用音樂延續民歌關懷社會的精神。
隨後登臺的演歌獨立唱作音樂人柯泯薰,以詩意與溫柔的聲音詮釋青春與自我,除了演唱原創作品,也重新編曲詮釋經典民歌〈木棉道〉,象徵民歌精神在不同世代的延續與轉化。
壓軸登場的「老王樂隊」則以獨特的搖滾語言呼應民歌精神。他們曾獲得金韶獎創作組冠軍及最佳作詞,當晚以〈穩定生活多美好,三年五年高普考〉、〈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唱出年輕世代的無奈與反思,與李雙澤當年的反叛精神形成了跨時空的呼應,都有為世代發聲的勇氣。
活動尾聲,楊祖珺、李建復帶領年輕音樂人楊肅浩、王明堯、國企三徐孟楷與全場觀眾合唱〈美麗島〉,悠揚歌聲在學生活動中心響起,李建復也特別介紹本次的樂隊成員皆為古典吉他社與詞曲創作社學生,編曲老師則由吉他社校友楊登竣擔任,為淡江「唱自己的歌」寫下最佳註腳。
財務處專員劉玉霞表示,當〈龍的傳人〉與〈美麗島〉響起時,熟悉的旋律喚起跨世代的青春回憶,歌聲勾起了不少同仁與校友對過往歲月的溫暖共鳴。教資系(現資圖系)校友葉芳玲分享,很高興回到母校聆聽民歌的源起,淡江自由的風氣與金韶獎的傳統,讓音樂創作者世代對話,就是傳承最動人的意義。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