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顏群倫淡水校園報導】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5月8日12時在外語大樓一樓大廳舉辦「綠色校園-生活實驗室」活動成果發表會,由入圍第二階段的隊伍進行海報展示與成果報告。學術副校長兼永續中心主任許輝煌、資訊長石貴平、建築系教授黃瑞茂、總務處秘書楊信洲等人出席。
發表會主持人由永續中心社會實踐組組長高上雯擔任,許輝煌致詞時表示,生活實驗室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找到跟永續相關的問題,想辦法找到解答。期許藉由競賽的舉辦,指引學生從校園的問題出發,更跨出校園,為社區中的相關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
成果發表,首先由資工碩二郭法農、資工碩一周恩翔、林伯翰組成的「夜光光閃亮亮復仇鬼隊」,以校園智慧通勤數據平台為題,建立以通訊軟體Line為平台的智慧通勤軟體。運管系畢業的郭法農提到,希望融合兩個專長解決自己在淡江6年來所看到的交通工具使用不均問題,體現從生活中出發並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他們期許智慧通勤軟體從小範圍的校園周邊開始,熟悉運作模式後擴大到淡水地區,讓更多人能夠使用,。
由資工二高子琂、邱子宸所組成的「Return 0隊」,發現本校課程過於廣泛、多樣化,導致新生無法在短時間內通盤理解,舊生無法進行系統性搜尋,他們透過建置視覺化的課程地圖網站,呈現校內重要的課程資源。以HTML製作的課程地圖網站,著重於使用者的導覽介面,強調資訊分類邏輯與版面清晰,讓使用者無需指引便能快速上手。期盼整合各系系網、通核中心網站,打造一個自主學習,甚至是終生學習的平台。
本次競賽唯一一組實作組,大傳一林芮慈、林俊宏組成的「落葉歸根隊」,以「校園內過多的落葉該如何回收再利用」為主軸,透過傳播、資訊、設計、教育等跨領域的學習,找出解決的辦法,擔任「落葉再利用」的推手角色,推廣永續發展。「落葉是淡江的痛點」,林俊宏提到曾在經過商管大樓旁路段時,因為下雨加上地上有大量的落葉,讓他在行走時滑倒,藉著這次機會去發想如何改善該問題。他們利用落葉堆肥替代化學肥料,在降低校園綠化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解決落葉問題,讓落葉在人為幫助下,加速永續循環。除了實際製作堆肥箱,他們還舉辦永續工作坊,帶領參與者一同製作多肉盆栽DIY,不只能夠增加落葉堆肥的記憶點,更能培養參與者的環保責任感。最後更分享實作過程中,聯想到可以透過數據平台建立可視化的堆肥數據資料,提供給需要的單位取用,進而參加AI創智學院的LineBot微課程,以強化相關能力。
最後一組,公行三謝蕎安、管科三葉宇芯組成的「海浪濤濤我不怕隊」,以親身經歷松濤館「不成文的洗衣籃排隊」機制所衍伸的插隊、效率不佳、洗完的衣服沒人拿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她們藉由蒐集179份住宿生的意見調查中發現,前一位使用者未及時領取衣物、用洗衣籃排隊卻未及時出現將衣服放入洗衣機都對其他使用者造成困擾。規劃在淡江i生活APP中建置「I Wash Pass」,藉由線上的排隊、通知流程,避免設置監視器可能引發的隱私性、安全性問題,同時透過後台數據演算,有效提升洗衣機使用的效率。
黃瑞茂講評時指出,生活實驗室的重要性,在於學生能透過觀察、發現並討論生活中的問題,試著以自主學習、修課等方式累積足夠知識並找出解方。他肯定學生們能夠發現問題,並自發性的找資源、課程去增進自己的不足,也肯定參賽者從自己的問題出發,多方嘗試找到解決方法。同時建議參賽者可多著眼於學習的步驟與方法,並藉由這次生活實驗室的經驗,切入具備創新精神的創業相關領域。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5陸域生命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