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風輕,秋荷漸老秋蟬噤;月露冷,梧桐蕭疏黃葉零。時光如水,日子走到寒露,雖無千里霜鋪,卻已一派晚秋景象。秋深試薄寒,晶露幾近成霜,映出微微寒光。
季節流轉,二十四節氣排行十七的「寒露」是第一個帶「寒」字者,也是秋天倒數第二個節氣,預告秋天已深,約在10月7日至9日間交節。2024年10月8日丑時,山霧起兮煙嵐飛,最是玉潔冰清的「寒露」娟娟而至!
寒露後,雨季喧囂趨向寧靜,烈日火熱歸於蕭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白露、寒露、霜降3個節氣都標誌著水氣凝結之象;白露、寒露更是節氣名稱中唯二有「露」字者。白露天涼「露凝而白」;寒露涼意滲人、寒意沁心「露冷而寒」故名。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仰望星空換季,盛夏大火星之天蠍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若白露是炎熱到涼爽的過渡,那寒露即是清爽向寒涼轉折了。幾場冷雨,秋韻更醇。遇露不露,「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萬物隨寒氣增長,漸呈疏落之勢。
在先民與大自然互動的哲思裡,節氣有著相應的自然現象。《逸周書・時訓解》:寒露初候「鴻雁來賓」,是說雁群早在層林盡染秋色中大舉南遷,最後一批滯留原鄉的大雁,終於姍姍飛抵溫暖低緯度帶棲息作客。想來,從未有誰快誰慢,所有的起飛都會在最剛好的時刻抵達,完成自我。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則展現先民想像力。聒噪蹦跳的雀兒消聲斂跡了,海邊恰好出現許多蛤蜊,其殼色與雀紋相似,便認定雀鳥縮藏殼內幻化成蛤蜊。誠願適時歛翅沉潛,或可在不可預知的未來開啟一扇出口。
暮秋草木飄搖,唯菊花豁然放亮,「滿城盡帶黃金甲」正描繪氣勢磅礡的三候「菊有黃華」。秋菊缺席春日或為另闢蹊徑,向下植根更交織其他樹根,終在錯綜複雜中綻放成燦爛深秋!
生命是流動的河,每個轉彎處的停泊都是溫潤滋養!寒露三候揭示在慢活裡所醞釀的深思熟慮,演繹成生命中遲遲綻放的光亮!秋息彌漫,元稹時間美學系列之《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以恢弘雄渾氣勢描寫斯節三候:
####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 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
####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秋風勁掃落葉,人生匆急,元稹驚覺已晚秋。而晨菊卻如陽光般遍灑金黃,萬里晴空中雁群浩浩蕩蕩南遷,壯麗萬千。盈盈寒露更化作農忙中飛濺的汗滴,蒸騰成金色收成。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詩人在季節變化中結合心靈軌跡,揉成生命詩句。翻閱唐詩,寫盡寒露的多姿意蘊……嗯,這或許關乎「授衣假」。授衣二字出自《詩經・豳風》「九月授衣」一語,農曆9月寒露冷冽,需製備寒衣。
假期名目最豐富的唐宋兩朝代,官員與學生享有授衣假。據《唐六典》卷二記載,皇帝秉承老祖宗之意,特批15日休暇。文人墨客經歲時節序氛圍薰陶,加之半個月授衣假,或尋幽訪勝,或探親訪友,在在激發詩興。不妨隨唐詩筆墨領略寒露風景……
善寫五律的花美男詩人宋之問,被胡應麟譽為初唐之冠,對王維的山水詩影響至深。《初到陸渾山莊》寫於西元705年的寒露節氣,「授衣感窮節」,這位宮廷詩人策馬揚鞭,返抵臨近洛陽的園林別業,短暫寄情山水。山氣日夕佳,喚醒山野真趣,「浩歌步榛樾,棲鳥隨我還」,信步林蔭高歌,飛鳥相與還,頗有陶淵明之隱逸志趣。
追慕靖節先生情操的還有張九齡,西元736年寒露潔秋空,一代賢相因直言進諫,後被貶為荊州刺史。清曠的寒露早晨靜坐沉思,以一首《晨坐齋中偶而成詠》感慨世事無常。何以解憂?「休閒倘有素,豈負南山曲」,透過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抒發心聲。
草木搖落露為霜,大曆十才子之一韓翃在寒露日餞別友人,天涯路遠,「齊謳聽處妙,魯酒把來香」,濃濃不捨唯寄樂音美酒,醉意中各奔前程,盡顯瀟灑。縱然寒露寂寥,木芙蓉依然盛艷,韓愈以「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盛讚之;與其政治理念對立的柳宗元,也無比讚嘆此花「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何處聞秋聲?醉酒初醒的白居易寫下「嫋嫋涼風動,淒淒寒露零」,寥落中有期盼,殘缺中見靜美,這滴熒煌素彩的寒露,光芒四射了千年。而懷才不遇的劉滄擅長七律,詩作堪稱中晚唐奇葩,多羈旅懷古。流年漂泊,楊柳暮煙凝秋色,《秋日望西陽》筆下的寒露傍晚,「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以野花寒露抒寫旅途哀愁。
綜覽唐詩,最神奇的寒露詩句寫作背景,當屬陳季卿涉及臥遊幻術的《別妻》,故事收錄於《太平廣記》第七十四卷。話說江南人士陳季卿科舉不第已10年,滯留長安,時訪寺僧以解鬱。這日尋僧不遇,便候在暖閣,忽見牆上《寰瀛圖》,索性尋起圖中江南以解思鄉情。這時,同在暖閣的老翁乃命僧童折一竹葉,置於圖中渭水上,對季卿說:注視此舟便能返鄉,惟慎勿久留。
陳季卿猶疑間,圖上細線般的渭水驟然翻起滔天波浪,恍惚間小竹葉掛起風帆,過渭水入黃河轉洛陽下長江,家到了。正值寒露迷離月夜與妻盡訴相思,無奈不克久留,酒入愁腸寫下,「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吟」。復登葉舟,煙水悠悠返還,見老翁依然端坐暖閣……
天地有大美,美在讀書時。寒露入寒,人心向暖,且攜一卷鄉野傳說,或者市井傳奇,沐浴秋光,身心皆爽。(文/楊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