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一直是淡江學生心中的重要課外活動之一。本校從100學年度正式推動之社團學分化為全國首創,每年課外活動組皆會在學年初舉辦社團博覽會,在學年末則舉辦社團負責人研習會—淡海同舟進行經驗傳承。各社團也會舉辦特色週、特色之夜,還有定期的期中迎新、宿營活動,期末成發、展覽等等。在淡江社團正蓬勃發展時,課外組推出「社團鍛造師」,期望透過卸任幹部的經驗傳承,讓社團發展更加完備。本專題透過課外組組長、指導老師及現役鍛造師的經驗分享,讓大家更了解社團鍛造師對淡江社團發展的幫助及重要性。(文/陳品婕,圖/淡江時報資料照)
社團鍛造師之推動
從104學年度開始,社團鍛造師的計畫,已經在課外組組長陳瑞娥心中建構。看到現在社團經營的模式,逐漸走向「總召制」,每位社團幹部都可能擔任活動總召,但參與淡海同舟的,只有社團負責人一名,如果幹部在訓練上的札實度不夠,如何能做好總召呢?除了開始舉辦屬性幹部訓練之外,有沒有可能讓入門課程的TA制度,也能延伸到社團課程?此外,課外組經常替參與校內社團之學生舉辦活動,像淡海同舟、社團博覽會等,每舉辦一項活動,負責籌備的大哥姐們就得組織一個工作團隊,看到這樣的情形,陳瑞娥思考,「課外活動組能不能組織一個專屬的工作團隊?人員可從卸任社團的幹部中蒐羅,如此不僅能透過他們的自我鍛造再造他人,訓練出一個強而有力的工作團隊,同時也能傳承給下一屆。」
陳瑞娥認為現在的學生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課外組則是提供機會給學生,「我們只是一個管道,提供機會給需要的學生,讓學生去把握、去各自發展。我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若這項機會是他需要的,他就可以發揮得很好,但若成效不佳,那就該檢討這些活動是否需要改善,而不是要強迫學生一定都得接受。」鍛造師就是秉持這樣的理念。
陳瑞娥進一步說明,鍛造師是透過徵選,從中挑選特質符合的學生,她強調,「學生的基本特質是我們重視的,技能反倒是其次,因為技能可以再造,但特質是與生俱來的魅力,需要這樣有熱忱的人,才能帶領著社團前進。」因此課外組在105學年度開始招募「社團鍛造師」,第一屆的社團鍛造師共有11位。她期許這個工作團隊,在經過一年的培訓後,透過社團經歷、活動辦理,在未來職場上發揮或是有加分的效果。只是目前職場接軌的經驗傳承也是欠缺的,陳瑞娥說明,「我希望他們在經歷過鍛造師之後,把所學和職場做結合。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未來的工作,如何能讓這一批鍛造師無後顧之憂,畢業後真的能找到工作,像是跟系所專業,還有在社團上培養的專長,進行更充分的連結與延伸。接下來預計要和諮商暨職涯輔導組合作,透過專業的職涯老師,讓課外活動學到的技能和職場充分接軌。」
社團鍛造師之成果
社團鍛造師在105學年度期末時,與課外組共同舉辦「106學年度社團負責人研習會淡海同舟」,為這次的淡海同舟帶出別於以往的風格,更強調各屬性社團之間的連結與合作。
此外,他們也舉辦了「社團四哩路」,透過四個活動,帶領社團人進行合作。第一哩路是「走淡水讀淡江」召集社團幹部陪伴新生,認識淡水的文化以及淡江的社團;第二哩路是「瘋闖關 找知音 齊登山」由社團負責人及幹部參與,一起爬觀音山,並透過闖關活動凝聚社團的向心力;第三哩路是「櫻野趣」邀請社團夥伴一起走跳滬尾櫻花大道,賞櫻野餐之餘更增進社團之間的情感;第四哩路則是「聚典——社團人接力賽」,在社團即將交接的日子,透過接力賽活動,傳承社團精神。
除了凝聚社團力量的活動之外,他們也在106學年度第1學期中舉行「社團負責人期中反思營——驛站」,帶著社團負責人反思、回顧,並且對下學期進行規劃。第2學期的重要活動則是「5A先鋒營」,由新任社團負責人及幹部參與,透過知能研習,讓新任幹部提早認知擔任幹部的心態、社團經營及自我能力的增值及再造。
課外組學務創新人員,社團鍛造師指導老師曾珮京分享,「期許透過這一連串的活動,讓鍛造師持續協助各社團的運作,也強調各屬性間的連結。淡海同舟採屬性分組,也是希望負責該屬性的鍛造師,能給予社團負責人更多的協助。目前活動得到的回饋,在數據上都有5.0以上的滿意度。在持續推廣鍛造師之後,期待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
105學年度擔任美術社社長的土木四鄭丁豪說,「我當初加入鍛造師的目的,是為了服務更多人,作為各社團的顧問,給予他們建議和幫助。」對他來說,成為鍛造師的優點,是自我實現,以自己身為社團人的初衷,給予學弟妹們更多的協助,「因為自己是卸任後的社長,學弟妹們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可能都遇過,能夠提供改善的建議和方法。」鄭丁豪也從鍛造師團隊中認識許多不同專業領域的夥伴,還透過課外組的培訓課程、移地訓練,從專業的講師授課中,學習更深入地辦理活動之技巧。不過他認為,現在的鍛造師缺乏魅力,沒有創造自己的形象,讓人有想加入的動力,「鍛造師應該在宣傳面提升形象的建立,傳達正向的想法,讓更多人看到且願意加入我們。」
曾擔任合唱團團長的風保四廖柏雅,在成為鍛造師之後,面臨了新的工作挑戰,由於鍛造師所舉辦的活動大多為全校性質,是一般社團較不會籌辦的,對她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和體驗。她分享,「每次的活動都有不同的專業組別,讓我們學習不同的能力,從前我很少做文書、宣傳方面的工作,需要學習很多新的技巧,像是製作手冊、宣傳圖等等。」在大型活動中學習的她,也發現了活動的盲點,「我思考過,有些活動是否有舉辦的必要?像是社團四哩路,活動的目的可以再更明確一些。」但她也從活動中得到參與者的回饋,有需多社團參加過一次之後,都陸續報名之後的活動,她笑說,「我們的名聲也還沒被打出去,這是好的現象。」另外她也提出可以改進的建議,「鍛造師的活動太多且太密集,平均每個月都有大型活動,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若活動可以時間規畫安排在好一點會更好。」
105學年度擔任彰化校友會活動長的經濟四劉子仲,他原先的理想是希望能夠透過鍛造師,傳遞自己的社團經驗給學弟妹,但在這一年的活動中,他除了不斷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提升其他技能,他分享,「在活動主持方面,我學到很多。像是去年的新生訓練,我擔任串場主持,雖然是十分鐘的小團康,但在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新生很投入,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這和在校友會的活動不一樣,要面對的人更多,但得到的成就感,也加倍提升了。」對於劉子仲來說,鍛造師是一個有很多機會去發展各種面向的平台,給鍛造師成長的機會,也讓社團人參與、學習。由於辦理的都是全校性的活動,且大型活動對於精緻度的要求也很高,劉子仲從社團人身上也學到不少,他說,「上學期末的期中反思營,我帶領康樂性,他們總是很享受在遊戲中,但辦活動的我們,總是在意活動的品質,反而沒有好好地享受在活動中。」受到社團夥伴的影響後,他也期許自己能夠更享受擔任鍛造師的工作中,並且繼續學習主持以及人與人的相觸。
經濟四陳鈞彥去年在彰友會擔任家族總幹事,積極投入社團活動時,看見許多社團問題,加入鍛造師的他,想從中學習並解決問題,也希望能幫助更多社團人。在鍛造師團隊中,陳鈞彥學會了帶領小隊的技巧,還有溝通表達能力,他也挑戰自己更多的可能。在去年淡海同舟擔任晚會主持的他,因為太過於緊張,表現失常,他表示,「臨場反應對我來說還鍛鍊的不夠,經過這一年的訓練,我今年會再挑戰一次,心態重新調整好,期許自己做得比去年更好。」他也勉勵未來即將加入鍛造師的新血,「不要喪失你的熱情,貫徹自己的初衷,別害怕再累一年,因為這一年,你將會有所成長的。」
社團代表的回饋
曾任微光現代詩社社長,中文四簡妙如說,「在接任社長的前一學期,我帶著接下來將一起共事的幹部們參與了5A先鋒營。它讓我在參與淡海同舟之前,先認識了許多不同社團的幹部,藉由小隊分組完成活動任務,也讓我們加深彼此的情感。我認為這對新一任的幹部和負責人而言,不僅是一個有趣的活動,也使所有人凝聚了共同的目標,那便是--我們將一起把社團意義傳承下去。因為有了一群共同目標的夥伴,所以我們不孤單,與夥伴同時努力著,帶領各自社團繼續運作、認真的實現自我在社團活動中的意義。」
參與過「社團四哩路」中的第二哩路,親善大使團前團長教科三黃馨瑩分享活動的心得,「參加第二哩路十,與夥伴們一起去爬觀音山,對我來說,這不僅是和一群人去爬山的活動,更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社團這條路上,就如同爬山,我們時常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甚至感到疲憊,但就在你想放棄時便會發現,你的夥伴都在與你一起前行,並不會孤單一人。這個活動讓我更加確信,且找到了要繼續向前進步的動機。」
參與過第三哩路活動的競技飛鏢社前社長運管三林蕙羽說,「這個活動還蠻特別的,在活動中感受到鍛造師們很用心地找場地、設計闖關的遊戲,闖關活動以拍立得方式進行留念,很有意義。對於這樣剛成立的組織,或許不被看好,也還有沒打出名聲,但實際參與後真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她也給予建議,「在參與淡海同舟時,往年的送舊儀式,去年因為最後的成發減少了這項環節,但我覺得未來在規劃上應可保留,對於社團人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
社團鍛造師的優缺點
課外組組長陳瑞娥認為,「現在社團的狀況,其實大多學生不太願意擔任幹部,以致現在學生的社團壽命越來越短,卸任的學長姐也較不會回來關心學弟妹。然而鍛造師則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鍛造師就像是各社團的社團TA,就像在淡海同舟一樣,竭盡所能輔助社團負責人和幹部們。但目前缺乏的就是在職場的接軌,未有明確的資源可以幫助鍛造師。」課外組約聘人員,鍛造師指導老師許晏琦也同意這樣的說法,「擔任鍛造師需要一年的時間陪伴社團負責人並且辦理活動,在時間管理上,若沒有做好規劃,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是種負擔。」不過她也指出,成為鍛造師,除了自身技能提升、人脈拓展外,還可以有加值課程的學習。「對於卸任的社長來說,在鍛造師團隊裡,一起合辦活動,大家有著各自的工作,也有跨社團的合作關係,透過同儕的互相學習,增進自己的能力,也因此拓展自己的人脈,認識更多的社團人。」另外課外組也會安排加值課程,像是全校性的社團經營師證照,未來也預計推出專案管理的課程,讓鍛造師們可考取相關證照,藉以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