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世勳淡水校園報導】教發組於11日邀請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以「虛擬台北城市博物館」為題分享教學創新成果,說明在自身的「史觀科技」通識課程中,如何帶領學生了解臺北城市與博物館之間的關係。
黃瑞茂介紹,博物館的原先定義是為保存人文、歷史的重要物件,但隨著時代演變,博物館除了典藏文物外,也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場域,而虛擬博物館還能結合互動科技增加體驗功能。因此,他以環境教育為主軸,讓學生於真實環境中學習,第一年的課程中是先以台北城市工業化、鐵道發展等案例分享方式,讓學生結合自身科系的專業,闡述不同觀點;第二年的課程則以工作坊方式,加上PowerPoint、圖像表現、模型創作來促進學生的發想能力;第三年則是親自走訪淡水地區了解生態環境外,也運用校園內的海事博物館,從參觀體驗中了解海事議題外,也讓學生更認識自身所處環境。黃瑞茂分享到,透過議題發想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也藉由不同專業認知的觀點,跨領域連結面對環境課題。
NO.1035
| 更新時間: 2018/05/22
| 點閱: 84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