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期特刊 2016/04/28

【1000期特刊】老時報人印記

搭上時光機 憶編報往事

文 /住宿輔導組組員陳子璿

1000期!在紙媒逐漸凋零縮編的時代趨勢下,淡江時報慶祝出刊1000期,是多麼令人欣喜之事,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而淡江時報數十年來的苦心經營,也承載了許多學子的心血及記錄著他們曾揮灑的年輕歲月,培養了眾多新聞媒體工作者。

隨著時代的變遷,淡江時報與時俱進,記者由手寫稿轉換到全面電腦打字、以傳統電話採訪進展到Skype跨國採訪;編輯則是由手工製版逐步以北大方正軟體電腦編版,而後轉換成目前業界採用的InDesign軟體設計版面。

每週四是編輯們忙著改稿的「大日子」,因此「閒人勿近」的氣場總是在編輯周遭圍繞著,為了增加新聞可看性及減少錯誤率,「奪命連環CALL」就孕育而生,常神經質地反覆與記者核對採訪內容的正確性,甚至到星期五要交版時還不停校稿,連印刷廠商都出面喊話:「很晚了,你可以不要再校對版面了嗎?下班回家好嗎?」但這顆心總要等到出刊後沒有單位反映有錯誤訊息,才會稍稍放下。

淡江時報是個感情濃厚的大家族,也記載著學子的成長軌跡--由剛入報社的羞赧到畢業前的沉著自信,一步一腳印地努力向前行。學生記者抗壓性高、熱情活潑、進取心強,每當聽聞淡江時報培養出的學生在業界榮獲新聞獎或攝影獎時,總是在心裡暗自為他們鼓掌、祝福,除了在新聞媒體外,許多畢業生亦在各行各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曾在淡江時報擔任記者的你,最懷念的是什麼呢?採訪業界大咖的成就感?伏案趕稿的日子?秘書神奇的切蛋糕技術?編輯緊迫盯人的催稿?還是寒暑訓時業界媒體先驅們的經驗分享?不管答案為何,在這個令人歡欣的日子,讓我們恣意地打開時光膠囊,讓那耀眼的流光片影,再度組合成動人的記憶拼圖吧!

回顧報社戰況 祝福再創新頁

文 /學生事務處組員吳春枝

離開淡江時報已經4年有餘,但回想起那些採訪、編版與校稿的歲月彷如昨日!2006年夏天,我有幸加入淡江時報的行列,學習採訪與編輯的實務工作,說實在,「挫折」是淡江時報教會我的第一課,雖然大學時期曾經熱血地修習了新聞編輯與採訪課程,但真正接髑後才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原來一份報紙的誕生需要的不只是熱情。

進入淡江時報首先面對的課題是「人」,淡江時報的學生記者們思辨能力與自我意識比一般學生強,面對初來乍到的我,到底擁有什麼能力足以帶領他們,不時提出質疑與挑戰。而稱職的編輯,不但要使版面及內容活潑精釆又不失美感,報導角度的拿捏更是重要環節,編輯初體驗的我因為不諳此中道理,不只一次誤觸地雷,引來學校其他單位的撻伐及學生社團的批評,又因為校稿不慎,讓已出刊的報紙出錯,此刻想來真是汗顏,也幸得馬雨沛社長的包容及資深同事不時的提點,才慢慢走過那段慘淡歲月。

回想當時,校園活動的蓬勃讓淡江時報業務蒸蒸日上,四個版面經常不足以應付,所以加刊成為家常便飯,舉凡體育館落成、雪隧通車到企業最愛,特刊變成常態,讓當時也負責發行業務的我疲於夾報,心疼我的吳美秀秘書經常一大早陪我蹲在人來人往的商管大樓門口夾報、派報,此情此景感念在心。尤其難忘的是每週五的編版、校稿大作戰,從進辦公室那刻開始,繃緊神經編版、校稿,直到交版為止。我因記取教訓,而變得特別神經質,任何可能犯錯的蛛絲馬跡,決不放過,連家人也成為校對幫手。

在淡江時報我曾因「人」而產生挫折感,但也因「人」而有了歸屬感!經過相處及共同作戰的革命情感,那些曾經督促我成長的記者們成為了好伙伴,而那些包容我、照顧我的長官同事們更是指引我的人生明燈,感謝他們的牽成更感謝淡江時報這個園地的澆灌。緣起不滅!

2010年我們曾攜手為800期慶賀,這次有幸再恭逢1000期盛事,祈願淡江時報立足於這個里程碑上,再開新世代永續未來的新頁。

NO.1000 | 更新時間: 2018/03/29 | 點閱: 62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3 下午 06:08:21
  • 線上人數: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