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羅運治 歷史系榮譽教授
作者薩沙,出生於金陵,本人姓林,薩沙是其學習俄文時取的俄語名。本書出版係依作者衷心的想法:「希望每個人都有權知道沒有經過修飾和竄改的歷史」,基此,作者針對中共對「長征」的慶祝而出版此論著。
在中共黨史上,「長征」具有特殊的神聖意義,係指中共從江西瑞金縣蘇維埃地區於民國23年10月經不起蔣介石第五次封鎖圍剿而突圍逃竄,行2萬5千里(1萬2千多公里)的「長征」(國民黨稱之為長程逃竄或分股流竄),一路受中央軍(國軍)追剿及西南各地軍閥之猜忌,最後於民國24年10月得以成功的在陝西落腳,未被消滅。「長征」一詞的由來,係民國24年5月時,紅軍總司令朱德發布「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之說而來。
中共的官方說法,「長征」是毛澤東領導下的創舉。其實,「長征」的總設計師是毛澤東的死敵蔣介石。蔣介石設計的「長征」路線,實際上就是「一石二鳥、驅虎吞狼」的大戰略,讓中共從西南逃竄,就是驅使紅軍與西南軍閥火拼,待兩敗俱傷之後,讓國軍兵不血刃,取得西南各省(特別是四川省)的控制權,以作為國府抗日的大後方。
西元2006年中共「長征」70週年紀念(因民國25年底西安事變後停止剿共),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上探討主題就是「紅軍長征勝利的回顧與思考」,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會上要求全黨牢記歷史,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同年8月,更由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一部42萬多字的著作,名為《大長征》,內容自然是吹噓共軍的英勇、毛澤東的英明領導等。
本書的內容,除「序」之外,從「長征」的成因:5次大圍剿開始論述,共計14單元,最後以「長征」的意義作為結語。每一單元均生動地描繪中央軍部署各地、軍閥的態度及紅軍的動態。蔣介石之計畫幾近完成,紅軍在「長征」過程中幾乎損失殆盡,而西南諸省也盡為中央所控制,所差者僅只一步,即紅軍在大渡河得以突圍逃脫,死裏逃生,最後再藉西安事變站穩腳跟,終得在日後轉敗為勝。本書所述內容當是以大量的歷史資料為據,去詳述「長征」的每一步和每一戰役,無可辯駁地推翻過去的若干歷史謊言。讀者閱讀此書後,自當有所定奪。
NO.989
| 更新時間: 2016/01/03
| 點閱: 1494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