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02/11/25

蔡培村:教育改革要從本土結構去尋找問題所在

演講題目:從教育改革談學校效能再造主

講人:高師大成教所蔡培村教授

演講時間:11月6日

演講地點:L108

主辦單位:教政所

(攝影\陳震霆)

【記者李榮馨整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人為的、多元的、民主的。但是教育改革與現實間往往會有落差,因此教育改革要從本土的結構去尋找問題的所在,發展簡潔的解決方法,而非將西方教育制度直接移民至台灣來。由於文化跟思維方式不同,當制定一個政策若未與本土接軌就會產生問題,當政策推行時,教育能否具備此相關條件,如果沒有足夠的條件,即使邊執行邊發展,仍會產生許多制度上的問題。

學校為教育的基本單位,只有學校效能再造才能與教育改革接軌,政府透過學校推展的力量將原本未思考到的問題在行動發展中不斷修正,才能讓教育改革繼續進行下去。

學校效能再造是以學生為主體,其思考方式有以下面向,第一、組織再造,傳統組織太過於僵化,浪費過多資源。組織扁平化,是以最經濟的方式提高組織效能,學校可根據學校的政策自行調整組織結構,將資源運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只需要核心人員,其餘可採用外包方式,例如餐飲外包、清潔外包。

第二、教師效能再造,教學典範的轉移,以前教育是提供受教育的機會,現在教育是獲取成功,以前教導知識,現在教導學習方法,不僅給予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習,以前學習的地方是固定的,現在無任何空間限制,以前是老師為主體,現在是學生為主體,如此導致學校經營型態轉移。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成為學生專門知識的教授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學教材的研發者、社會技巧的培養者、價值規範的澄清者。教師的責任不僅止於教學而已。

第三、發展資源再造,由於教育補助經費日漸短縮,人力、物力、財力、空間資源皆須以更實際的規劃進行再造,因應社會變遷可自行調整到能夠發揮到最有效能的組織型態。內部創業也是資源再造的好方法,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透過知識流通、運用跟創新來提升組織效能,創新要整合教育組織要能與異業聯盟,以建立資訊平台,以社群的方式合作,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第四、輔導功能再造。要創造優質的文化,提供適性的發展,建構多元智慧的學習環境。做一個專業老師要有專業承諾、專業態度、專業進修、專業倫理並參加專業組織才能稱的上是專業。自我導向的學習,獲取新知,行動學習,行動教學,知識運用後才能創新知識。

如果教師及教學單位都能依循此原則漸進發展,教育改革不管怎麼變,老師都有能力來應變。人力再造要透過學習的機制,自我進修,但不要單打獨鬥,藉由讀書會上的分享知識釱結合知識釱建立知識庫,才能建構知識經濟,達成效能再造。

NO.519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71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 上午 12:22:06
  • 線上人數: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