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1/08/03

從電線桿工人變成大學教授 王健良隨身攜帶鬧鐘 苦學圓夢

【記者林祐全專訪】啥?爬電線桿的維修工人當上大學教授?別懷疑,這不是虛構的勵志電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的真實故事。出身貧寒的王健良校友,不放棄任何求學機會,終於在62歲,完成他的博士夢!

今年才從本校管科所博士班畢業的王健良,生長在南投縣竹山鎮,父母親都為殷實的農民,由於家境相當清寒,身為長子的王健良,下面還有7個弟妹需要照顧,所以唸高職時,他選擇輟學外出找工作,分擔家中的經濟。

深深體驗讀書才能脫離貧窮生活的王建良,在24歲進入台電工作後重拾書本,但線路維修的工作繁忙且必須全天候待命,不管是大太陽或者颳風下雨,他都得馬上趕赴現場搶修,於是一有空檔就拿起書來猛K,有時甚至在電線桿下讀書,半工半讀的情況下,快30歲時,他才拿到高中學歷。

王健良後來考上逢甲大學夜間部電子計算機科學系,求學路向來坎坷的他,又因奉調北部上班,改就讀政大的空中行專,完成專科學歷,爾後他更遊走各大學,繼續修讀未完成的大學學分。

他第一次遇到來自淡江的老師,是在管科所與竹科合作開設的碩士學分班課程,結業後在本校經營決策系教授楊維楨、陳海鳴等人的鼓勵下,他利用淡江與國外大學建教合作機會,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州聖湯瑪斯大學,攻讀國際管理碩士學位,王健良說:「辛苦了這麼多年,孩子也都大學畢業了,家庭負擔減輕不少。與家人溝通下,取得他們的支持,分好幾次赴美上課,拿到碩士學位時,我已經50歲了。」

談到王健良考博士班的過程,他笑著回答:「由於我有管理背景,本來我只是想幫那時正在就讀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碩士班的兒子準備考博士班的資料,準備到最後,就有人建議我乾脆自己也『下海』考博士。於是我就和兒子一起報考本校的管科所博士班。」第一次沒考上的王健良,第2年繼續努力,以50多歲的高齡錄取本校的管科所博士班,讓他的學習生涯更向前邁進一步,那時全班錄取3人,另位兩位年輕的同學,年齡加起來都沒他大。

或許是上天對他的一種考驗吧,王健良在讀博士班的時候,發生了921地震,於是他又立即回台中參與台電的修復工作。他說:「很感謝當時幾位老師和同學體諒我在中部搶修輸電系統,大家協調好時間,把課程安排在星期五或星期六,讓課業不致於中斷。」

在讀博士班的這7年來,他除了工作,就是到淡江上課,王健良笑稱:「那段時間往返台中、台北,常在火車上途中打盹,為了怕不小心錯過站,我都會隨身攜帶一個鬧鐘提醒自己。」今年5月王健良以「輸電網路最佳供需模式之研究—以台灣輸電網路為例」為題,獲得管科所博士學位,圓了他多年的夢想。在求學過程中,王健良認為在淡江這些年的研究生涯,是最完實、最長進的時光,他也感謝每個曾經幫助過他的人。

日前王健良返回竹山鎮探視父母時,鎮長朱寶珍贈送賀禮,推崇他是竹山子弟認真打拚的好榜樣,他把這份榮耀與86歲的老父親王朝東分享。

王健良的工作生涯和求學時間有許多重疊的部份,對於時間管理他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認為上天給人類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給每個人每天24小時,要怎麼運用端賴自己決定。

在台電服務已經38年,再過3年即將從台電台中供電區營運處線路課長職務退休的他,在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的引介下,於今年前往嘉義南華大學兼課,展開他的教學生活。他以多年來好學不倦的經驗,鼓勵淡江的學弟妹,要以開闊的心胸、遠大的眼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進而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華。他說:「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也永遠屬於用心的人,能充分表現個人才華,生命才有意義。」

NO.661 | 更新時間: 2011/08/03 | 點閱: 223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7:16:49
  • 線上人數: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