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校園的地理位置和台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風景優美,但又不至於讓同學流連山下,荒於課業。」陳國華主任認為位於礁溪林美山的校地,正是適於打造學院教學的新桃花源。
「學院制」對於國人來說,是十分陌生的,但只消回味一下哈利波特那種學院分明,彼此競爭與學習的情況,也就不難了解。學院的特色在於導師制及全體住校,師生學習與生活都在一起,也就是牛津劍橋「全人教育」特色之所在。李培齊認為高中階段只為了讀書,忽略了人際間的互動,但沒有人可以對別人漠不關心,而能在社會上生存得很好,學院制注重的是生活細節,師生凝聚力非常強,「是我非常嚮往的教育體制。」
目前兩個學院規劃聘8位專任教師,僅招收200名新生,師生比達1:25,同時,每位學生都有兩位導師──課業及生活導師,令其他學生艷羡。想像教授們下課之後都不必趕車回家,日夜和同學生活在一起,身教言教的力量,應是現行大學制度難以企及的,這就是「牛劍」的精髓。林志鴻主任想找的,是任何時間,只要學生需要,都能把學生擺在第一位的師資,「最重要的是熱忱。」
陳國華主任也描繪他所構思的學院導師形象,是比較靠近柏拉圖所說的:「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在學習,老師也在學習,全院就像是一個相互學習的社群,不強調階層,而是彼此學習。「如果可以回到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學習模式,每人的目標都是想要成為詩人、哲學家,而不是律師、政治家,不會自我設限。」
NO.611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34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