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所二游竹麒、廖韻雯、英文四賴佳盈、西語四李郁錦合撰
編者按:今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二日,由未來學研究所陳瑞貴老師,帶領四位同學一同前往美國華盛頓特區,參加未來學國際學術年會。本報特刊載此四位同學合撰的與會心得,以饗讀者。
●都是一家人
首先感謝創辦人張建邦博士讓我們有機會參加今年美國世界未來學會的國際學術年會,我們因此了解到未來學在國外蓬勃發展的情況。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企業界、科技界、政界的人士投入其中,運用未來學探索、分析各種專題。會中,我們感受到與會人士對未來學的熱情,而且與會的人都非常和善,一位與會者說,在未來學的領域中,大家就像一家人!大家都有理想、憧憬。這個體驗讓我們非常感動,對未來研究也有更深的認同,尤其體悟到創辦人全力推展未來學的用心:希望大家能洞察未來脈動,並有宏觀全球視野的能力!我們的帶隊老師陳瑞貴教授,在行程中亦師亦父的照顧,無時不教導、叮嚀我們,使我們不僅得到學術方面收穫,待人處事上更有一番成長。
「一種整體觀的新思維與作為,可產生今天的決定,而後可塑造明天的形貌。」這是對原本社會科學固有精神的重新詮釋。
傳統學科的訓練一直左右我們朝向常規式思考,但未來學跨領域整合的訓練,開啟各學門的對話及多元前瞻的視野。未來學是研究「變」的科學,雖然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也因為如此,未來才值得研究和有趣。植基於蝴蝶效應,無論選取和制定任何變項都會牽動整個未來圖像的展現。這樣讓我們釐清自己在未來的定位。我們的世界不是被演化成的,而是在創世歷程中的新範型。我們是未來的共同設計、創造者!
有這樣的信念和願景,我們更鞭策自己學習磨練種種資訊工具及技能,無論是統計分析軟體、數位資源整合系統、參考工具、電子資料庫和網海浩瀚資訊的汲取與整理,在自我未來化和資訊化的同時,積極在尋找讓視野國際化的可能。一如往常,甄選兩位研究生和兩位大學生參加未來學國際學術會議,今年選定世界未來學會在美國華府舉辦的「Creating the Future Now!」2004年國際學術會議。這是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推動未來學的用心,殷盼學生從國際學術交流的會議經驗,網絡式的團體學習,和與國際未來學家的會談,來拓展視野廣度,深化多元意識。
●興奮與感恩
有了這樣的體認,我們花了許多時間來做語言的修練、邏輯思維的訓練、思考如何組織異質性創意團體和膽識恆定等基本工作,也在世界未來學會的網站和相關期刊資料做足功課,對帶隊老師陳瑞貴教授的發表論文,也花了非常多時間研讀。歷經兩次初試和兩次複試,幸運的得到出國的機會。能在眾多優秀頂尖的同學中脫穎而出,心情既興奮又感恩。期許自己要將最好最新的未來學資訊帶回淡江,將國際會議經驗回饋給學校,始不辜負創辦人及老師的期望。
●用心做功課
為了讓此次珍貴的機會不致虛擲,對會議內容了解的工夫絕對少不了的。只是引人入勝的主題太多,致使在研討會場次的選擇上顯得有些雜亂,這時陳瑞貴老師指導我們應找出自己偏好的主軸,再依照主軸,表列出自己所希望參與的場次,成為一系列有價值的研討會議程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行前,著實花了好大一番工夫磨練英文。
世界未來學會今年的主題「Creating the Future Now!」地點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君悅飯店(The Grand Hyatt Washington),來自世界各地的未來學家和各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從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二日為期三天密集會議。此次會議在於了解預警訊號和趨勢、增加未來的資訊及知識,並提供團隊合作、創造未來學家跨社群及開放式對話的機會。
●收穫滿行囊
會議過程中,我們四位依照行前的計畫分赴各場次:
竹麒以「商業和職業、未來方法論及進程、技術和科學」為主軸,希望從會議中了解到新科技的發展,懂得如何去計畫未來,培養新的思維和新的技巧,以處理當前的問題和危機。在團體討論未來的研討會中,也體驗到會議主持人建立社群的工夫,充分掌握擴大個體和集體的意涵,深深體會了未來學跨科際整合和多元對話的屬性。
韻雯以「性別、世代和文化、精神和覺醒、學習和教育」為重心。探研在全球化的跨文化交流下,性別差異是否仍是重要變項之一;依靠教育與學習,下一個世代的發展又將有何種新的危機與契機?在科技發展,理性掛帥的今日,人的內在主體性是否仍獨立存在?再者,在物質主義的洪流中,國家主義的洗腦下,無論是何種性別、世代與文化是否將繼續受到無形的宰制?希冀藉由未來學的多元觀點尋得出路。
郁錦深感驚奇及佩服的是許多學者「歧異」的觀點與看法。喜歡師法自然的學者認為:互助性(Mutualism: combine the difference)也就是經由彼此差異性的結合,臻至互利或生態平衡,例如:森林就是一個互利互助的生態系統:叢林樹梢的猴群們以樹為家、以樹果為食,而其遺落到地上被分解後,就成了大樹最好的肥料了;其他學者也不約而同地稱許「歧異」的優點。他們有人認為 :「『歧異』的權力就是一張更大的圖像(The power of the diversity is bigger picture)」。
佳盈在眾多議程中,認為「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意思考」是感受最深的一場。在會議中主講人提到University其實就是Universal City;大學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概念,是一個培養學生創意及獨立思考的領域,以因應多變的社會。主講人同時強調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學不會教學生skill,而是在傳授knowledge的原因,學生自己因此就有能力自學技能。「學習如何思考」才是教育的重心。佳盈聽到這一席話,體現到「從三年沉睡的大學生活驚醒」的震撼:先前對於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落差的疑惑,以及對一些基本科目存在價值的質疑,終於豁然開朗。
縱觀整個國際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未來學家薈萃,儼如一個聯合國式的跨領域研究團隊。以不同觀點看問題,同時分享成果,戮力長期預測、激活未來化思考,創新是此次會議的鮮活標記。所見的是一個多元文化領域,前來會議的未來學家背景多樣化,就是一個帶動未來學研究的整合和整體性的優勢力量。雖然因為在同一時間場次太多,不得不做出取捨,難免有遺珠之憾,但,總體而言,已使我們收穫滿行囊!
●永恆的體驗
一連三天,五花八門的主題演講與研討會,像是戲劇的精華篇。未來學在各領域的實際應用與成果,在三天內像是成果發表會般,把最成功的實例展現出來。生硬的理論在此見證到實際的應用。
" If you hear, you forget. If you see, you re-member. If you experience, you know and you grow. " 這是感受最深的一句話,這次國際會議遠比唸了多年的書體會還要多,還要深刻。
除了密集的研討會外,還有許多精采的活動:開幕酒會(Welcoming Reception)就令人感嘆,酒會名為「Cheese and Wine」,本不為意,萬萬沒想到除了琳瑯滿目的雞尾酒和啤酒外,餐點竟是清一色全乳酪,這是這輩子看過最多各式各樣乳酪的地方了。既驚喜又為自己空腹赴宴想大快朵頤的想法懊悔不已,不過倒也品嘗到了正統乳酪美食饗宴。酒會中大都衣著正式,男士著西裝,女士著套裝,見面的握手致禮變成每個人習慣動作,當然免不了一陣寒喧問候。我們「淡江最強團隊」也不甘示弱,跟著老師見到了許多未來學界的重要人士,其中也包括了現任世界未來學會主席。
的確,未來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綜觀參與者,年紀、學術和專業資歷都已很深,我們算是年紀最小,並且是華人學生,但我們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唯一受過未來學正規教育的知識青年。懷抱謙虛的心參與會議,這份自信使我們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碩果滿篋!
●開創新未來
「觀念影響行動,行動影響前途。」以這句話來作為參加這次未來學國際會議的發想,最為簡潔有力、恰當不過了!如同會議的閉幕式時,演講人所說的:要解答問題,要先學會如何使用創造問題;以整體意識思考,才有辦法制定決策,進而創造未來圖像。是的,根據莫耳定律,我們所經歷的時間已不同於往昔,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擁有學習能力比擁有一技之長更重要,因為需要學習的實在太多了,現在的新興產業隨時會夕陽沉淪,唯有思想心智的不斷提昇,才可能贏得第四波的挑戰。
面對急遽變遷的新世紀,必須能把握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伸出國際化的觸角,把經驗及知識納入自己的百寶箱中,增加生命的寬度,以開創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