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NO.1230 75週年校慶特刊
淡江人以沉浸儀式迎接75週年校慶,印記「雲端智慧•AI紐帶」LOGO,「智領未來∞永續淡江」Slogan,推動全雲端智慧校園3.0。邀請3位諾貝爾獎級學者主講熊貓講座,舉辦第11屆亞太未來學聯盟年會。修建民歌運動文化地景,改造書卷廣場周邊景觀。象徵國際化、資訊化及未來化三化新頁共融,強化「雲端智慧、永續未來」韌性大學城。
點閱: 32 下載:
淡江大學自1950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提倡的「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三化教育理念。75年來,無論在學術聲望、研究風氣或校務發展上,淡江皆位居私立大學前列。本人承襲三化教育理念,持續推動創新與精進,以「AI+SDGs=∞」與「ESG+AI=∞」 作為校務發展願景,並正式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註冊商標認證,展現本校在教育創新與前瞻布局上的實質成果。本校亦成為與NVIDIA合作的AI University,積極推動「全雲端智慧校園3.0」,並與微軟、遠傳電信等國際企業深化合作關係,持續推進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結合,致力培育兼具跨域素養與未來競爭力之新世代人才。
點閱: 31 下載:
2025-11-07 NO.1229 75週年校慶特刊
對於淡江大學而言,校友向來是最珍貴的資產。 <br /> 時報在創校75週年的重要時刻,特別邀請4大校友會會長,給予母校祝福與期許,留下值得紀念的一頁。 <br /> #### 世界校友會聯合會總會長陳進財 熱烈祝賀淡江大學75 週年校慶!代表全球33 萬校友,誠摯感謝母校長年以「智領未來、永續淡江」為願景,啟發學生洞見未來、實踐永續發展的教育精神。母校不僅推動校內永續,更為校友終身學習開創平台,展現淡江對教育與社會責任的承諾。祝福母校生日快樂,師生校友健康順心,永續共榮,再...
點閱: 30 下載:
2025-11-07 NO.1230 第39屆金鷹獎特刊
現職:達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給學弟妹的話:彎道超車的關鍵是態度、人脈與跨域學習 【記者陳宇暄專訪】「人生的關鍵,不在直線加速,而在彎道超車。」第39屆金鷹獎得主、企管系校友張瑞峰以這句話說明自己的人生哲學。從淡江校園出發,走過海外求學、外商歷練到創業挑戰,他在每一個轉折點都選擇正面迎戰,靠著態度、人脈與跨域學習,在一次又一次的「彎道」中超越自我。 現任達多科技總經理的張瑞峰,談起求學時期,語氣中帶著幽默與謙遜:「課程、社團、戀愛和打工這四大學分,我可能只有打工那一科比較及格...
點閱: 26 下載:
現職:辛耘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給學弟妹的話: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記者陳楷威專訪】「獲得金鷹獎,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榮耀。但我更覺得,我只是代表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淡江校友來領取這個獎項。」本屆金鷹獎得主、物理系校友許明棋,一開口便展現他一貫的謙遜與真誠。現任辛耘企業副董事長,同時也是肌活麗學創研所及鋒魁科技董事的他,始終堅信成功並非個人之功,「所有成就都不可能靠單一人完成,我只是剛好很幸運地搭上了一個順風車。」 許明棋自本校物理系畢業後,便進入當時僅有20多名員工的辛耘企業。這...
點閱: 38 下載:
現職:臺中巿政府建設局局長 給學弟妹的話:專業與能力固然重要,但正向與有溫度的成事態度,才是成為成功領導者最珍貴的特質 【賴映秀、記者陳雅君專訪】土木系校友陳大田近40年公職生涯,在他2018年接任局長之後的短短7年之間大放異彩。他所主導的多項公共工程及景觀建設屢獲肯定,成就臺中為「全臺最好玩的城巿」,而他個人則陸續獲臺中巿政府、行政院頒發公共工程個人貢獻獎,獲得工程人的最高榮譽。 這些廣受好評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臺中美樂地計畫,打造「全齡共融、友善無障礙」的公園綠地;於太平的馬卡...
點閱: 39 下載:
現職: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 給學弟妹的話:勇敢去想,努力實踐 【記者陳浩專訪】談吐穩健、眼神誠懇,帶著親切與溫暖的笑容,會計學系校友、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彭慶和,將校訓「樸實剛毅」四字印在公司名片上。他說,這不只是淡江的校訓,更是自己的人生信念——做事要踏實,為人要誠懇。 從馬來西亞到臺灣淡水,彭慶和的人生路程,始於一段不放棄夢想的旅程。1990年代初,他懷抱對知識的渴望與教育能改變命運的信念,毅然離鄉赴臺,就讀淡江大學會計學系。「那時候我以為人生完蛋了。」回...
點閱: 49 下載:
現職: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給學弟妹的話:別太急著找答案,因為找答案的過程,遠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記者楊成勤專訪】從實驗室到造紙廠,從化學研究到產業實踐,化學系校友、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以一生的專業與熱情,讓「紙」不只是日常用品,而成為帶動循環、永續與創新的語言。他始終相信,森林是「需要被善加保護,也需要被善加運用」的資產,多年來致力以纖維素與綠色化學取代部分石化材料,讓傳統造紙業邁向低碳、循環、可持續的未來。 在淡江求學期間,黃鯤雄以天然纖維素為研究主軸,1974年自化...
點閱: 46 下載:
現職:台塑生醫科技公司總經理、台塑新智能總經理 給學弟妹的話: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賴映秀、記者吳沂諠專訪】1991年畢業於化學工程學系的劉慧啟回憶大學新生訓練那一天,恍如昨日。來自彰化縣芳苑鄉路上村的化工系小大一聽到系上老師說:「民生所有的需求九成都跟化工有關」;教務長則說淡江學生最好參加3個社團,「如果不行,至少一個。」劉慧啟回憶當年往事不禁莞爾,他說自己腦洞全開,照單全收。38年後的今天,這位一手掌管生技、生醫、新能源的台塑生醫科技總經理驗證了:老師要他走的路全都是正確的。 ...
2025-10-07 NO.1225 當期期刊
時報當月精選(10月)版面及刊載新聞列表...
點閱: 152 下載:
2025-10-01 NO.1225 114學年度新任主管專訪
【記者楊成勤專訪】9月16日甫上任的軍訓室主任邱松嵐,以親切爽朗的態度展開新職務,對來訪的記者不僅熱情招呼,更貼心準備飲品,展現溫暖關懷的特質。邱松嵐曾在本校服務近7年,2023年借調至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校園安全室擔任主任,累積處理重大校安事件及跨部門協調的實務經驗。如今重返淡江,他坦言既是榮幸也是責任,期望能將經驗轉化,為學生提供更周全的安全維護與服務。
點閱: 334 下載:
2025-09-15 NO.1222 當期期刊
時報當月精選(8月)版面及刊載新聞列表...
點閱: 439 下載:
2025-09-15 NO.1222 教師節特刊
教育部為獎勵教育工作者長期對教育的奉獻,每年均會致贈獎勵金予教學滿10年至40年之教師。本校114年共46名教師獲資深優良教師獎,本報專訪服務滿30年、20年及10年各1位,分享其教學人生。
點閱: 418 | 下載:
2025-09-15 NO.1222 114學年度新任二級主管介紹
<!-- Header End --> #### 文學院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主任 暨研究發展處出版中心主任 張玄菩 <center> 、「社會實踐策略組...
點閱: 660 下載:
最高學歷: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分校統計系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統計系主任、特聘教授 【賴映秀專訪】「如果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會進步多少?」答案不是3.65,而是1.01的365次方,複利成長為37.38。新任品質保證稽核處主管林志娟舉1.01法則說明,每一天只要進步一點 ,「你將發現你會喜歡上自己,因為你的能力足以解決更多的問題,你的生命將會更美好。」始終把「品質」視為責任,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她說:「對我而言,品質不僅是一套檢查制度,更必須內化為一種態度。」 秉持對於品質的執著,她...
點閱: 454 下載:
最高學歷: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博士 重要經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訪問教授、淡江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淡江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何嘉敏專訪】新任理學院院長,物理系教授薛宏中將自己定位為「總教練」,並提出「AI empowers new science, Science drives new AI」的願景,期許理學院在深厚的基礎科學訓練之上,引領AI時代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新方向。 談及角色轉換,薛宏中分享,自己從全校研發的「助攻者」轉為理學...
點閱: 438 下載:
最高學歷: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暨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究暨產學組組長、建邦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化學系專任教授、美國賓州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何嘉敏專訪】研究發展處肩負推動學術研究、產學合作與創新育成的重任,今年,新任研發長潘伯申教授上任,他以過去研究暨產學組組長與建邦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現為建邦創新育成與產學營運中心,簡稱建邦創產中心)主任的歷練為基礎,期許研發處能成為師生與產業的「服務平台」與「可靠夥伴」。 回顧研產組組長暨建邦創產中...
點閱: 442 下載:
最高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系主任/教授、出版中心主任、逢甲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組組長 【記者張宸寧專訪】「在圖書館工作有個重要的價值觀與特質,就是『作為讀者與資源間的橋梁』。」甫上任的覺生紀念圖書館館長林雯瑤,談起未來藍圖時,語氣溫柔卻堅定。她深知,無論數位化如何推進,圖書館「以讀者為本」的核心精神,始終不曾改變。 林雯瑤坦言,覺生紀念圖書館能有今日的良好聲譽,來自前幾任館長與全體同仁長年耕耘,使其在校內外備受肯定。雖然在資圖系教授「圖書館管理...
點閱: 865 下載:
最高學歷: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語文學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俄國語文學系主任 【賴映秀專訪】18年前曾經擔任6年系主任的俄文系教授張慶國,本學年肩負起將西、法、德、俄四系合併為歐洲語文學系的任務,接下歐語系首任系主任重擔。十餘年來只專注教學與研究的他表示心情複雜,將戮力以赴:「這是一份榮譽,更是沈重的使命。」 他強調這不僅是制度上的合併,更是全方位的整合。現階段4組的師資配置與課程安排,仍舊延續過去4系舊有的模式,因此要做的事還很多,包括:學生學習路徑的銜接、教師教學理念的融合,課程調整與創...
點閱: 45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