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0/03/06

生 命 是 一 畝 良 田 ■ 林 雲 山

千禧年,對全人類而言,是千載難逢的際遇,有幸躬逢其盛,實意義非凡。對我而言,這一年也是生命中特殊又難以忘懷的一年。當全球各地熱烈迎此新歲之際,我的生命歷程也到了一個轉捩點——服務淡江近半世紀,今年二月一日退休,生涯規劃將邁入另一個階段,那是生命另一個美好的開始,我對未來的歲月充滿期待。

回顧過往的淡江生涯,心中無限感恩。首先銘刻於心的是張創辦人的知遇和提攜,譜下四十餘載的美好緣份。除了親眼見證淡江的成長茁壯,讓我更從工作和教學中累積許多人生寶貴經驗。同時我也懷念許多曾共事的同仁,在工作中所給予的協助,他們付出無比的熱忱,展現人性的真善美,點點滴滴感懷在心,化成無盡的謝意。

二月二十一日晚上,承蒙大家的盛情,為我舉辦榮退餐會,當我攜內人踏入會場的那一刻,看到燦亮如晝的燈光下,踴躍出席的淡江人聚集一堂,心中非常感動。當天雖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但一室的溫馨,淡江人的濃情厚意令我動容。近來常不自覺回憶過往歲月,由少而壯,數十年時光飛逝如矢,但生活在五虎崗上的美好人事,卻歷久彌珍,永不褪色。

雖然人生旅途的驛站抵達「退休」這一關,站在這個生命的分水嶺上,或有淡淡感傷,卻也看到夕陽近黃昏的霞光。佛家說:「萬法唯心照」,一切世相皆由心生,就我的人生體驗而言,此言不虛。記得年輕時,待人處世皆由於心境未臻成熟,難免欠缺圓融,加上閱世未深,情緒易受外境牽引波動,因此身體狀況偶有小病,體質並不強壯。隨著年歲漸長,調適心境,面對俗塵諸事,看得開,放得下,「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心境漸保持平衡,不知不覺也改變體質,身體反而趨健康,由此發現追求身體的健康,莫過於先保持心靈的樂觀安然,當身心平衡時,百病不侵。唯有精神愉悅,才能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著名的精神醫學泰斗佛洛伊德就認為不健全及欠和諧的心智,是殘害健康的毒藥。人類的身體、心理與外在的社會因素,是影響生命價值與發揮潛力的重要因素,一個人若沒有健康的身、心、靈,實難成大事。所以我願在此提供一己之得。養身莫過於養心,喜樂開朗的心是保健最好的「處方」,擁有平和的心智,益壽延年可期。

如何養心呢?各派宗教各有不同的法門。沒有特別宗教信仰的我,只是站在多年從事教育工作者的立場,在要求學生自省時,自己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從這種自我省察的過程,發現對維持身心的平衡大有助益。譬如過去由於個性太直,在工作上遇到未盡人意,不免言詞未加修飾即脫口而出,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事後發現這些直言直語傷害到對方,但已無可挽回,事後也常因此而深自懊惱,造成自己心靈的負擔。於是有過則改,經深自檢討,覺得自己在說話方面要再下功夫,同樣的一番話,加上智慧和修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了自覺和反省,心境因此減輕壓力和煩惱,這是我從「自省」中得到的益處。而由這番經驗發現,人生旅途就是一條不斷學習和修正的過程,天下沒有完人,但透過勤於檢討,勇於改過,人人都是可以改變的。

心理學家卡爾羅吉斯曾說:「人類本性的最核心部分,人格的最底層,本質上都是善的。」活到老,學到老,提昇自我品質,彰顯人格之善,應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而我七十年來的生活經驗,更深深覺得在追求成長時,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唯有勤於察覺,才能有所改變,有了改變,才能更增成長,生而為人,不斷的成長,使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生命才有意義,也才能對人群做出更大貢獻。

有幸擁有硬朗的身體,在七十歲時接受淡江人熱情祝福,滿心謝忱之餘,我願將餘生奉獻五虎崗這塊可愛的土地上,並和淡江人共勉,生命是一畝良田,用感恩、謙卑、覺察和誠摯的辛勤加耕耘,相信會開出美麗芬芳的花果。

NO.426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11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3 下午 06:08:21
  • 線上人數: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