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0/09/18

現在正是大學功能轉變的關鍵時刻
--「2020論壇」張創辦人建邦博士開幕致詞

編按:上學期五月份舉辦的「淡江大學2020論壇」中,創辦人張建邦先生全程與會,在開幕、綜合座談及閉幕式三度致詞。曾就本校二十年之內的治學方針作剴切的剖析,對本校的發展攸關重大,本報特分次以全文刊出,以供全校師生及讀者了解,也可窺出本校未來發展的方向。

今天邀請本校跨世紀發展指導小組、校內一級主管、三化委員會委員、第一曲線與第二曲線委員,舉行「2020論壇」。原本可以訂為2010或2030,並沒有什麼特別,不過我覺得十年是太短一點,三十年又太長一點,而訂2020適中且很好聽。我已經參加過很多國外的會議,名稱都是圍繞在2000年。最近在美國西雅圖(Seattle)開過一個未來學的會議,是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主辦,會議主題是"Humanity 3000",它不談2000年,而是談3000年,也就是一千年以後了,我們五十年都預測不準,還要預測一千年,真是談何容易。實際上,這個3000年也不是真正的3000年,只是表示對未來作長期的預測,把目標訂得遠一點,這就是今天我們2020論壇的意義。

一九九八年開過「跨世紀發展指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一九九九年也開了兩次,現在世紀已跨過來了,已經是2000年,所以這次會議可以說是「跨世紀發展指導小組」的第四次會議了,但從今天開始我們把它改名稱為「2020論壇」,往後可能一年召開一次,或者一年召開兩次,不定時間、不定題目,可能就一直開到2020年,然後淡江可再訂2050這樣一個預測未來的目標,使淡江一百週年時仍能走在時代的前端。今天2020的第一次會議,是本校相關單位主管及委員們參加。2020的第二次會議預備在今年五十週年校慶的時候召開,邀請本校姊妹校的五十幾位校長來參加,預計十一月五日就請他們來台灣,五日禮拜天晚上,將有一個盛大的歡迎晚宴,與各地的校友會一起來慶祝,六日將邀請他們到宜蘭校園去種樹,每一位校長都種一棵樹,每一棵樹都掛上校長的名牌,並發一張證書給他,以後他們有機會來台灣訪問,可以去看看自己親手所種的樹。昨天烏克蘭基輔大學校長來本校訪問,他表示自己要帶樹來種,烏克蘭處在寒帶,我們還得要研究看寒帶植物是否可在熱帶栽種。

淡江建校已五十年,今天第一次的「2020論壇」,邀請各委員會委員們和主管共同來檢視五十年來累積的成果,所以題目就用"傳統文化",它的英文是"accu-mulated heritage",同時要談"modern imperative",也就是現代需求以及未來弔詭"future paradox"。今天兩位主講人是高熏芳教授與Sohail Inayatullah教授,高教授所講的是現在有怎麼樣的imperative,Sohail教授講未來的paradox。

Accumulated heritage、modern imperative和future paradox之間一直存在著衝突及協調,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Gumport最近出版的論文和今天主講的題目相同,因此摘印於書面資料中,請大家參閱。人類要保持傳統的文化,而學校是一個社會機構,它負有保持文化傳統和保持道德價值的責任。李國鼎先生曾經談到教育應該依經濟的需求培養人才,並埋怨教育部,高等教育培養那麼多人,結果學生一畢業就失業,就是缺乏經濟的眼光,也不了解就業市場的需求,他認為高等教育是一種企業(enterprise),或是一種產業(industry)。而實際上教育是為國家培養人才,不是完全只為了就業市場的需求,同時也在傳播國家的文化傳統,還要培養國人的愛國情操以及對社會公益的責任感,這就是教育本身對社會的責任,所以長久以來這兩種看法一直在衝突矛盾之中。

今天Sohail教授要談未來科技的發展,如網路的發展,將使得現存的很多資料消失,而都存放在電腦網路中,而大學將來也可能不存在了,學生在家裡利用電腦上網就可以唸書了,還來學校做什麼?美國鳳凰城大學(University of Phonix) 利用光纖網路做遠距教學,學生根本不需到學校上課了,它可以聘請一流的教授,給他的薪水是我們教授的好幾倍!學生之所以還要到學校來,可能是為了與老師見面做一些個人接觸(personal contact),與同學聚聚,聊聊天,打打球,或者一起去游泳等等,這可能是將來學校可提供的功能。知識生產(knowledge production)將來可能完全會被電腦網路替代,與未來人格養成(people production)是兩條不同的路線,我特別要強調,現在正是大學功能轉變的關鍵時刻。正如同世界上那些歷史悠久的大學,如義大利波隆那(Bologna)大學、法國巴黎大學、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Oxbridge)、美國的哈佛大學、捷克的查理大學,蘇俄的聖彼得堡大學與莫斯科大學、烏克蘭大學以及基輔大學等在十九世紀時所遭遇的重大轉變,值得吾人探討。

本校實施TQM,就是希望不要浪費人力、物力,雖然學校已有非常高的聲望,德智體群美五育俱優,但是若收支不能平衡,或過度浪費,學校將無法永續經營,但學校擔負社會責任又不能隨便關門,那麼高等教育到底應該何去何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高等教育重新定義(redefinition)與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的問題。今天「2020論壇」主題就是高等教育的重新定位,以及淡江未來的發展趨勢。前面提到高等教育於十九世紀時面臨重大轉變,這個轉變是什麼呢?就是允許大學設立農學院、工學院和商學院等。早期一八五Ο年之前,大學只有人文學院,學校規模都很小,所以像牛津、劍橋、哈佛等學校,學生只有幾百人或幾千人。到了一八五Ο年之後,美國開始有州立大學,開始有工學院、農學院等,大學科系從人文延伸到現在百行百業,學生人數達萬人至數萬人之眾。如今高等教育又到了一個轉變時期,由於電腦網路教學的發展,大學未來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university,圖書館是否繼續保持五百萬本藏書呢?教室一定要有五百間嗎?還是教室可以很小,體育館要很大,學生到學校是來玩的,大學變成為一個托嬰中心,孩子不是來唸書的,唸書可以用網路在家裡唸,這種種轉變值得我們深思。

「天下」和「遠見」雜誌專刊分析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其中學生對「課程」滿意不滿意,對「學校的關心」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高的是文化大學、玄奘大學等,最不滿意的,是台灣大學的學生,台灣大學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不滿意。我立刻將此資料交給張校長,請他交給教育品質管制委員會去分析,研提報告。為什麼聲望最好的學校,其學生對學校最不滿意?是因為學校不會當baby sitter,不會關心學生?越是聲望低的學校,可能對學生的照顧更好,學生就很滿意。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與學校的聲望剛好成反比,原因何在?是不是老師的疏離感或其他許多因素?也可能是學生數量多寡的關係,小的學校,如南華、玄奘只有一、兩千位學生,聘請一位校長來主持校務,而淡江兩萬七千位學生也是一位校長,我們不能請十位校長來關心學生,所以這是「量」的問題,我們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討論過了,當時我們考慮會不會學校大了就像住在都市一樣,鄰居甚至都互不認識,反之,如住在鄉下,全鎮的人都互相認識,左鄰王家討了媳婦啦!右舍李家拿到博士學位,張家孩子到哪裡留學回來啦!大家都知道。淡江是否因學生太多如同住在都市裡面,師生之間的互動減少,形成疏離冷漠的關係?要請教育發展中心來研究分析並提出報告。

這裡有一篇「大學的對象是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演講稿,係故總統嚴家淦先生於本校三十週年校慶時蒞校道賀發表的演講,其內容非常有意義,請各位參閱。五十週年校慶時也要請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士蒞校給我們勉勵,這就是所謂的傳統文化。淡江未來在傳統文化(accumulated heritage)、現代需求(modern imperative)和未來弔詭(future paradox)三者之間的衝突中如何去平衡、化解和適應,需要大家今天共同來集思廣益的。謝謝各位!

NO.442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27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4 上午 09:20:47
  • 線上人數: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