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0/11/08

蘭陽校園專題報導 --耕耘十一年 蘭陽校園現曙光
日落淡水 日出龜山 淡江第二個五十年可期

【記者賴映秀特稿】淡水到宜蘭,這段只消短短兩個半小時即可抵達的路程,看似很短,但對於淡江大學來說,這一條從淡水日落到龜山日出的路程,卻整整走了十一個年頭。

十一年,從籌建宜江大學到宜江工學院,再到淡江大學蘭陽校區,今日終於在林美山上種下樹苗。和教育事業百年樹人的大計相比,十一年或許不算漫長,但是看在年過七十、一心盼望能在家鄉興學的張創辦人眼裡,這一條路通往家鄉興學的路可能是他人生旅程上最長的等待。

為家鄉興學,宜江就是宜蘭的淡江

張先生承其尊翁驚聲先生遺志在淡水創立了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半個世紀以來,從專校到淡江文理學院,再升格到今日淡江大學,由第一屆的十八羅漢(第一屆畢業校友僅十八人)到今日十四萬校友,從向淡江中學借木造房舍到今日五虎崗上巍峨學府,一心建設淡江為世界一流學府。

雖在淡水興學,但其為家鄉宜蘭盡心力的原鄉心情,始終未變。在他任交通部長期間,始終特別關切北宜高速公路的修築,也始終參與宜蘭同鄉會的活動,關心地方的發展。是以回到礁溪林美山興辦第一所綜合大學的行動,成就了他回鄉興學的盼望,即使這條路跌跌撞撞、有晴有雨,走了十一年,他仍然不改初衷。

十一年後的今天,張先生還是沒有後悔選擇了林美山、選擇礁溪和宜蘭,雖然也有別的縣市找上他,希望提供土地請他辦學,但他說:「宜蘭是我的故鄉,我只有一個選擇。」他還開玩笑的說:「我又不是做房地產生意的,給我再大的土地,也動搖不了我。」

受制於教育部的規定校名一改再改

要了解整個建校的過程應回溯到民國七十八年,「宜江大學籌備處」由發起人張建邦率代表和礁公所在礁溪大禮堂簽定協議書,鄉公所提供林美山六十公頃土地為建校基地。「宜江」這個名字的由來,就說明了張先生的心意──宜江,就是宜蘭的淡江。

簽約之後,以「宜江大學」名義報教育部,但由於教育部尚未開放設立私立大學,而所能申請者僅限技術、工、醫等學院,故被迫更名「宜江工學院」。而後,民國八十四年,教育放寬規定,私校可以另覓校區,「宜江」才由本校悉數承受有償土地,變更為本校的蘭陽分部。

校名一改再改,然不管是宜江大學、宜江工學院、淡江大學蘭陽分部,意義是一樣,就如八十五年宜江工學院籌備處對宜蘭鄉親所報告的:「淡江人就是宜江人,宜江人也就是淡江人,淡江和宜江的創辦人也是同一個人──張建邦先生。」

籌辦過程一波三折

整個籌辦的過程歷十一年,曾出現幾次戲劇性的轉折。

首先,籌備宜江工學院的過程,自七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簽約日到內政部核准其「整體開發及建築計畫」的八十四年五月廿三日止,這第一段費時五年六個月又十三天的籌備工作已告一段落,原本應是整地建校的開始。但「許多當年熱心贊助、大力支持的宜蘭鄉親及社會人士也在人事變遷,金融、股市低迷的情況下,相繼退出了建校捐資人的行列。」八十四年五月廿九日所召開的發起人會議中,張建邦先生在報告指出這個危機。而募款所得的建校基金僅餘八百十七萬元,和預估之初期建校資金九億七千七百萬元差距太大,也迫使該會轉向淡江接辦宜江的可行性。

八十四年六月,教育部已開放私立學校另覓校地設立分部的規定,張先生六月八日前往教育部拜會部郭為藩,獲得支持,本校董事會遂在同年九月廿一日同意設立蘭陽分部。

八十五年五月十四日,宜江大學發起人張家宜及本校董事會率團到礁溪拜會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並於礁溪三民國小舉行「蘭陽建校聯合說明會」,十月十九日宜江工學院籌備處並再度前往拜會鄉長及代表會,於是促成三方在八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簽署協議,由本校悉數承受礁溪鄉公所有償提供給宜江的土地。至此,蘭陽分校身分確定,但這一段自宜江轉為淡江的「正名」過程,又花了二年七個月。

接著一連串環境響差異評估、籌設計畫報部、申請建照……等工作曠日廢時,至今又過了二年十一個月,終於見到林美山上動工整地,蘭陽校園二○○四年招生的計劃出現曙光。

棘手求償問題一一克服

這樣的波折,全都可以依規定按部就班逐一克服,但難以解決的往往是「錢」的問題。這其中遭遇的困難,曾任宜江工學院籌備處主任、現任蘭陽校園籌備處委員兼執行秘書周新民說:「從籌建資金到地上物的求償救濟金,錢的問題最棘手,但事情已經圓滿解決,學校實在不願意再提起。」

雖然,就在校慶前夕,鄉民們一度因為求償地上物的金額問題,而在林美山上有抗議的不友善行動,最後終在地方人士奔走之下圓滿的解決。「我們是來為地方辦學校的,不是個人私利而來,鄉親們遲早都會了解這一點。」周新民感慨的說。

「還好有地方人士的支持與幫助。」周新民表示,三屆礁溪鄉長從陳德治、吳正連、吳宏謀,不管是何黨何派,一致對於教育環境的提升有著同樣的決心,加上現任的宜蘭縣長劉守成,也有心要把宜蘭建設為文化的縣市,對於本校多方的支持,去年年底亦曾應邀到本校來拜會,加速了雙方的的交流。「現在的宜蘭,一口氣有好幾個大學落腳,其中,佛光大學也是我們的校友龔鵬程負責籌辦的。」周新民說。

實施英式全人教育 台灣版的劍橋重現

「在張先生的規畫中,宜蘭校園將是一個實施英式全人教育的大學」周新民表示,為此張先生在一年前就派曾振遠教授到英國劍橋去考察,要把最原味的英式教育帶到台灣來。

本身為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博士,探訪過世界知名學府,張先生在今年校慶出版的「風帆正滿五十周年紀念畫冊」序中表示:「我曾探訪哈佛(Harvard)、史丹佛(Stanford),也去到歐洲,尋找大學的「根」,訪問過英國的劍橋(Cambridge)、牛津(Oxford),法國的巴黎(Paris),捷克的查爾斯(Charles),以及義大利的波隆那(Bologna)等全球幾十所大學,我從這些歷史悠久的名校吸取了智慧與經驗,模擬建構淡江永續經營的藍圖。」因此他對於這個等了十一年的學校,早已有周詳的擘畫。

張先生的理想是:「老師和學生喝咖啡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睡覺也在一起。」百分百的從生活教育教起,注重生活薰陶、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而蘭陽校園所規畫的學系也將是尊重地方需求,配合宜蘭的規畫,朝人文、觀光、社會等學系去發展,預計在二○○四年招生。

未來淡水校園以研究為重;台北校園以推廣教育為主;蘭陽校園則是教學為主,三個校地齊頭並進,因地制宜,淡江在從此刻開始的第二個五十年作育更多傑出的人才,將可預見。

NO.449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161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7:16:49
  • 線上人數: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