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4/12/23

教學實踐績優計畫教師 感謝教發中心協助 展望AI融入教學

【潘劭愷淡水校園報導】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計畫,本校獲得5項居全國私校第一,獲獎教師除分享他們得獎計畫概要、獲獎心得以及後續規劃之餘,均感謝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規劃與協助,經常舉辦相關課程及分享活動,並在申請過程中提供充分的諮詢與協助,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申請與執行。

對於本校將於114學年度推動AI全面融入教學規劃,5位教師都抱持肯定的態度,其中建築系副教授游瑛樟、土木系助理教授蔡明修,以及教心所副教授張貴傑,均已規劃將AI融入後續課程設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企管系教授汪美伶及體育處助理教授郭馥滋,則將持續增進對AI的認識,以利後續相關設計。

汪美伶本次獲獎計畫「探索學習四部曲,涵育未來適應力:專題式學習下素養導向教學增進學習遷移與合作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係從企管系基礎課程「企業概論」著手,協助大一新生在認識企業運作的功能與流程、管理的本質與內涵之餘,同時學習團隊適應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確認學習方向。她坦言,得獎不在自己預期之內,「感謝評審的肯定,我也會修正計畫實施中的不足之處,並實踐在下一次的課程中。」她特別感謝教心所退休教授柯志恩,曾在教發中心研習活動中分享的「時間花在哪裡,回饋就在那裡」,給了自己很大的啟發與鼓舞,「儘管執行計畫花去不少時間與心力,不過當學生在課堂有所收穫,並給予正面回應的當下,會讓自己提起勇氣,在教學路上繼續前行。」

郭馥滋的獲獎計畫「哈囉!我的”資深”同學!」,係在通識課程「運動與生活概論」中,招收長者與學生一同上課,希望藉由跨世代共學的歷程,讓雙方發現彼此在學習方面的優點,相互成長。她坦言同時兼顧跨世代學習者的需求,在備課上相對要花費較多心力與時間,「但藉此發現跨世代的共同學習,既能激發動機,更能促進世代間的互動與了解,增進雙方學習成效。」對於得獎,郭馥滋認為計畫通過已是肯定,當然得獎對於自己而言,也代表跨世代共學議題能夠藉此推動被看見並被重視,能藉由課程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是值得開心的事,非常感謝相關單位與夥伴的支持,讓高等教育在超高齡化的臺灣社會,跨出了一小步,邁向身心健康與世代共好。

蔡明修獲獎計畫「我教(澆),但他們吸收嗎?『問題導向試做後學習教學法』對土木系營建管理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效能及學習成效之影響」,在土木系二年級「營建管理」課程中,藉由「先做再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實務過程中發現學習不足之處,回頭思考並進行自主學習,並透過產學合作研發的「專案管理資訊系統」APP,提供一個合適的實務情境,協助學生理解相對抽象的管理問題,同時培養學習的責任感。蔡明修坦言,得獎是對自己創新教學的肯定,但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幫助老師省力」之餘,還能培養學生自我認定,「對一個老師來說,是最欣慰的一件事」。接下來他將規劃導入AI,塑造模擬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持續提升學習成效。

張貴傑獲獎計畫「TBL結合iClass於助人專業之教學成效研究:以團體諮商研究為例」,在碩士班「團體諮商研究」課程中,採用團隊合作學習教學(Team-Based Learning,TBL),取消課堂報告,改以個人與團體準備度測驗,評估學習進度與合作可能性,希望解決以往學生在分組作業時,過度專注於各自組別報告而忽略其他內容;教師也藉由逐一督導方式,協助學生學習並確認成效。「獲得績優讓我覺得開心,但更讓我雀躍的,是學生們能夠跨越國考門檻,成為一個幫助他人的諮商心理師。」他也將持續秉持教學熱忱,帶領學生們成長,同時逐步運用生成式AI,協助學生進行研究前置作業,提升學習成效。

跟其他獲獎教師相較,游瑛樟的計畫「建構主義的建築構造設計教學法研究」則跨越大三到大五「建築設計」、「細部設計與構造實務」等課程,採用建構主義教學法與動態設計挑戰,讓學生在面對看起來「矛盾」的設計內容如「新形式與舊材料」或「舊形式與新材料」時,能夠重新思考所學,將其拆解並重新運用,有效提升學生創意思維、應變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對於獲獎,游瑛樟歸功於建築系教師們的群策群力,在學生大一至大三時,透過共同備課與教學奠定專業基礎。接下來他將導入生成式AI,以更多元的內容設計,協助學生活動所學。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02 | 更新時間: 2024/12/24 | 點閱: 16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6 下午 11:52:54
  • 線上人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