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一種鄰家女孩的親切感,相對於削瘦的體型,她似乎有無限精力……
【記者張毓純攝影�專訪】「沒有留在北大是因為沒有歸屬感。」1995年,鄧玉英拿到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整裝返台,結束了她在北大的求學生涯。當時,鄧玉英是北大經濟學院歷年來第二位女博士,放棄在北大的工作機會,回到台灣執教,她說,台灣是她的根。
從淡江西語系到淡江歐研所,輾轉赴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再回到母校教書,今年已是第六個年頭。鄧玉英擔任未來研究組的專任講師,教授「台商大陸投資與管理」、「經濟未來」、「社會未來」等課程。
因為北大的學歷未受到教育部承認,今年淡江聘請鄧玉英擔任未來研究組的專任講師。鄧玉英笑著說:「學歷被承認與否,這問題並非太困擾我。花時間深造與學歷是否被承認對我來說是分開的兩件事。」
坐在七樓的辦公室,盡覽窗外淡水美景,鄧玉英回憶過往。讀博士前,她並沒有考慮過在教育界教書。1990年,正當申請前往歐洲唸書的同時,適逢北大第二年對港、澳、台招生,除了本來就對兩岸事務就十分關心,鄧玉英更覺得應該對開放中的中國大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1991年2月,鄧玉英踏上北大的求學路程,除了深造,在那她也找到了自己未來的路。
說起鄧玉英的求學路程,在攻讀博士時,除了發現她非常喜歡學術研究外,還看見老師們對學生的照顧與熱衷。儘管當時北大老師的薪水換算台幣僅僅三、四千元,卻時常在假日請學生到家中吃飯,為貧苦的學生「加餐」,這樣的感動對她日後投身教育界有莫大的影響。
對鄧玉英來說,在北大的日子,從生活作息、人生觀都逐漸調整。她說,北大學生的用功,印象十分深刻。老師推薦的書他們除了讀完外,還會告訴你有哪些更不錯的參考書籍,這是她在淡江六年來不曾遇過的。
此外,她認為北大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情況十分踴躍,記得有一回在「亞洲金融危機」課中,一位北大學生起身反駁她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台灣正處處等著看人民幣會不會貶值,中國一定會負起維持亞洲金融的大任。」鄧玉英有感而發地說,台灣雖然長久處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可是即使學生有不同想法也不敢表達,不知台灣的教育方法哪裡出了問題?
從西語系畢業,她曾背起行囊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打算繼續深造,三個月後因各種考慮又回國。考上淡江歐研所時研究方向轉往經濟領域,之後鄧玉英曾在自由時報跑經濟新聞。從台灣、西班牙到大陸,從淡江、馬德里到北大,鄧玉英雖常調侃自己在念博士前未曾做過人生規劃,但是最終她找到了自己最愛──教育莘莘學子。
走一趟淡江驚中正,便知鄧玉英的超人氣。教室擠滿了將近三百人,不知道的以為是演講活動,其實來修鄧玉英課的人還真多。大大的眼、清湯掛麵,鄧玉英給人一種鄰家女孩的親切感,相對於削瘦的體型,她似乎有無限精力,講起課來神采飛揚,時而國語,時而台語,與學生互動中炒熱了這學期第一堂「台商大陸投資與管理」。
上課一條龍,下課一條蟲,這樣說不知是否足以形容鄧玉英對教育工作的熱愛,「為什麼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是生龍活虎,下了課卻一副很疲勞的樣子?」曾有學生這樣問過鄧玉英。鄧玉英笑說:「我無法忍受我的工作不是我的興趣。」沉浸在教書、作研究的領域中令鄧玉英甘之如飴,哪怕她笑稱自己在家中很「萎靡」,只要一來學校就朝氣十足。
目前鄧玉英除了在淡江教書外,在淡江開學前幾週,她在北大也有兼課講授區域經濟。為了時時掌握快速變遷社會,以及專業領域的變動,她每年會固定前往大陸兩、三趟,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