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方孝
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飛資得資訊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
臺灣國際資訊整合聯盟協會創辦人
【賴映秀、記者黃國暉專訪】榮獲2022年金鷹獎,邱方孝表示:「比打高爾夫球一桿進洞還要興奮!」低調的他首先感謝學校師長們栽培與提拔,是學校給了其完整的基礎教育才能有所發揮和創新,能在就業市場上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受肯定是最大的榮幸。他的夫人劉淑德為本校第19屆金鷹獎得主,兩人是金鷹獎之中,第二對夫妻檔,更傳為佳話。
邱方孝剛進入淡江就讀的是水利工程,但由於張創辦人對未來世界有著前瞻作法,大二轉入電子計算機科學系,做為他未來求學的方向。大三期間在學校工讀,就嶄露他的資訊天份。將所學協助教務處學期末電腦成績分類,讓學校的作業比預期規劃提早了整整一年。邱方孝回憶當時站在電腦室的櫥窗外,掌控著儀表板,看著IBM1130大型電腦,有很多控制燈在閃爍,感覺自己像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當時的他「曾經嚮往將來能做一位大型電腦的操作員。」
資訊人與圖資人的結合 未來式變現在式
不過命運之神的安排,讓邱方孝不只當個操作員,而是一個寫臺灣歷史的人。他在中山科學研究院服役期間結識了劉淑德女士,共同建立了家庭,一起創立「飛資得」(FlySheet)公司,淡江資訊人與圖資人的結合,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奇蹟。
在internet尚未普及的1987年,基於飛資得公司「為提供研究者快速資料的獲得」的服務宗旨,是臺灣第一家引進了國外大量光碟資訊的公司,率先引進非常多的光碟資料庫。因為邱方孝具有程式背景,劉淑德具備資料結構的專長,兩人合作開發出第一套全文檢索系統(當時稱為Flybase),加上論文資料的收集與建檔,產生台灣第一代的論文光碟資料檢索系統。國家圖書館現行的「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就是由飛資得為國家圖書館建置並維護,至今已服務近24年。此為全國撰寫博碩士論文參考及典藏最重要且使用率最高的系統,是對台灣學術界很大的貢獻,在當時電腦並不普及的年代,數位典藏更是前瞻作法。
劉淑德說,當年的院長張建邦說學校要辦電算系、資訊與圖書館系,是為了未來要建立一個「無紙化」的圖書館。沒想到他們後來的經歷就和大學裡「未來學」教的一樣,他們的事業就是當年張建邦所構思的未來,當時的她覺得好神奇:「未來式變現在式了耶!」
源源創新專利 帶來成就感
邱方孝擁有多項專利,並持續發想,談到如何保持源源不絕的創新靈感時,他講了一個小故事:「由於小時候,父母帶我到台北市南海路的國立科學教育館遊玩,在那裡看到了很多奇特的物理現象,讓我產生了非常多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帶動了我日後對每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看法的習慣。」直到現在,他要求公司同仁,對發生的問題,至少先要找出10種以上不同角度的方案,再從中選擇一項最佳解方。他說:「這個解決方案如果是別人沒有的,就是新發現;如果方法是別人沒有的,那就是發明;如果這是一個物件,就可能獲得專利。」
基於維護論文原創性,邱方孝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基礎上,開發了「鷹視得博碩士論文原創性自我檢測系統」,於近日獲得「文字資料之篩選關聯系統」專利。此系統讓每位研究人員在呈繳論文前,先自我檢測自己的論文是否有因為引用的錯誤或疏漏而被誤判為抄襲的可能,用以增加自我的原創性比例,讓每篇論文原創性能夠提高,其產出的價值也相對提高,這樣就不會有人想去抄襲了。
但邱方孝也表示,依目前「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價值系統」同時上線的人數約達兩萬人次以上的規模,未來同時缐上自我檢測的能量,要在3分鐘內獲得答案,會是一個在反應時間上的技術挑戰,正思考在高量能時如何加快檢測速度。
就算是在家推桿練習打高爾夫球,他也發明了推桿練習器,取得專利。他說專利的獲得,就像論文的創作一樣,是會帶來成就感的,也就會樂此不疲的繼續做下去。
創立非營利組織 不忘回饋
飛資得成立於1987年,經過多年的努力,已成為大中華地區最重要之數位學術性研究資源的引進者、供應者,與推動者。不僅引進當前全球最知名專業之各領域的數位學術資源,亦開發建置符合當地需求的各類型知識庫系統與硬體設備,以整合國內外資源。於2002年,飛資得資訊成功地成長為全面E資源數位內容企業集團,服務範圍從數位內容、系統、硬體,到專業圖書出版,多元整合性的服務創造最符合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飛資得企業集團旗下包括六家公司:飛資得醫學資訊、飛資得系統科技、飛資得知識服務、文崗資訊、文華圖書館管理資訊、飛資得信息技術(上海);分別於醫學、學術、企業及政府機構市場提供各式學術中、西文數位內容資源(電子期刊、電子書、資料庫)、學術研究工具、數位學習內容及系統解決方案、圖書館專業技術服務與數位典藏等產品與服務。
雖然企業成功,邱方孝也不忘回饋社會, 為促進華人地區之圖資、醫資社群進行國際資訊交流,邱董事長夫婦於2011年經內政部核准在台灣台北正式成立「台灣國際資訊整合聯盟協會」,是飛資得企業集團旗下的非營利組織。並成立晉江講堂,免費提供民眾閱讀和活動聯誼。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