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03/12/01

在弘揚佛法的世界中找到自己
兩校友法師用不同角度看人生

【記者舒宜萍專訪\攝影】「阿彌陀佛,妳好!」一句親切的問候,令人身心舒暢,上週一(11月24日)見驚(圖右)與見瑄(圖左)兩位校友法師,特地從南投中台禪寺及彰化回到母校,一方面來找日文系孫寅華老師,尋找日語教材,順便看看本週五惟覺老和尚演講的場地。

兩位師父說:「好久沒回來了,淡江更漂亮了。當她們看到淡江時報上報導校慶活動「kiss長長久久」,和水環系同學參加大隊接力穿泳褲的照片,記者正想:「糟了!這樣似乎不妥。」沒想到她倆笑著說:「現在的學生真愛現,沒關係,菩薩也應該了解世間法。」

見驚師父原是中台禪寺知客長,見瑄師父為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學僧兼教授師,因為中台禪寺相當重視國際化,如果有日本來的外賓,見驚師父總是第一個安排見瑄師父來接待,她目前是中台日文翻譯第一把交椅。見驚師父說:「見瑄師父的功力,從日本賓客眼中發出光芒、頻頻讚賞中,就看得出來。」

見瑄師父求學過程一路平順,在本校日文系唸書時俗家名是廖麗閔,她非常羨慕孫寅華、黃憲堂、黃淑靜、陳秀蘭等幾位老師總是很有活力、親切的教導。有一次一位同學感情受挫,孫寅華找她和三名同學爬觀音山,她第一次看到平時長髮飄逸、穿著套裝的孫老師,換上牛仔褲,球鞋、開著小小的中古車帶她們去爬山,見瑄心裡很感動,老師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真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她在心裡立定志向,也要見賢思齊出國留學,把日文學得更流利,回國教書。

她從日本埼玉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一直在台中技術學院、東海大學、靜宜大學等日文系任教,前前後後教了十年的書,見瑄師父說:「對女孩子來說,教書是一份既穩定又沒有風險的工作,只要不犯什麼大錯,沒有老闆會叫你走路。」但是長久以來,她的內心深處總感覺不踏實,因為「生命應該不只是這樣!」見瑄師問自己,人命無常,朝不保夕,哪一天一口氣上不來,難道就這樣終其一生嗎?

後來她想通了,除了教書之外,應該還可以多做些什麼,人生是邊走邊學習,一輩子不是只能做一件事,老師對學生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心裡有疑惑時,如何才能解得開?她發現從佛法中學習是最快的方式,「師父常說:佛法是最好的醫院,可以開刀換腦,卻不會留下傷疤。」

當她在兩年前決定要出家時,父母不了解為什麼要把「作育英才」這麼好的工作丟掉,也有以前同事到中台來看她,說一樣教日文何必出家?見瑄師父告訴他們:「現在所學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更多的人找回自己的本心。」因此她真心發願,希望將自己在淡江及中台所學,能起大用,修菩薩行,行菩薩道,將佛法弘傳到世界各個角落。

今年五月改任中台禪寺普彰精舍住持的見驚師父,則是本校產經系畢業校友,俗家名楊真煒,說起學佛的過程,一切真的是「有緣」。1996年她在當助教時,惟覺老和尚來淡江演講,這是她第一次接觸佛法,聽完演講後她覺得自己「善根現顯」,皈依老和尚。接著放暑假了,學妹來問要不要參加中台舉辦的「禪七」活動,第二天研一的學姊恰巧拿來報名表,她就這麼自然而然填表參加。

在活動其間她靜下心來想了很多,「社會學」的內容與現實社會並不相符;老師教經濟學,定義是:「資源有限,人類慾望無窮。」經濟學教人如何分配資源,達到最大效用,她想:這樣還是沒有解決慾望無窮的問題啊?是不是該從人的根本來作改變?

想到自己曾在盲生資源中心當義工,一位罹患腦性麻痺的同學花敬凱,上課時問問題非常吃力,但是全班同學都願意安靜等他說完題目,他雖然表達有困難,腦筋卻清楚不受影響,有思維,對人生有方向,自己呢?打完禪七她就決定要出家。

當系上老師問她:「為什麼要出家呢?」她笑著回答:「因為人生很苦。」1997年她出家時,疼愛她的老師陳宜亨、邱俊榮、陳和全三位到場觀禮,讓她覺得備感榮耀。

她們兩位都很感恩系上老師的栽培與照顧,見瑄師父在日本留學時,陳秀蘭老師還曾經帶著中國食物探望留學生們,她現在日文這麼溜,也是老師的影響,所以她特地回母校再度請教老師,希望同時宏揚佛法與日文,見驚師父也每天開課講解佛法,她們說:「我們並不是躲起來清修,希望大家都能有機會來認識佛法。」

NO.555 | 更新時間: 2010/09/27 | 點閱: 578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3 下午 06:08:21
  • 線上人數: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