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特刊 2019/12/01

專題報告二 邁進優質教學產研 開創全球在地特色 學術副校長何啟東

學術副校長何啟東說,「沒有研究,教學的路很難長遠;沒有教學,研究成果無人欣賞。」教學與研究必須並駕齊驅,「教學為主,研究為重,產學為要」。教育目的是把本來「不會」變成「會」,本來「稍微會」變成「更會」,把原來「都會」變成「傑出」,有教無類,創造平台,造就學生擔任國家往前邁進的動力。

校務永續發展的規劃朝向四個構面:整合校務發展規劃、打造永續及智慧校園、因應少子化對策及預警、發展特色領域與在地優勢。在地優勢不能只有口號,所以透過教學支持系統、研究增能系統及產學創新支援系統,引領教師同仁繼續往前行。

教學產研雙軌轉型有哪些亮點?亮點一,大學社會責任(USR):如淡水老街再生計畫、淡水世界遺產潛力點田野學校計畫,以淡江為中心往外擴展;甚至延伸至柬埔寨,與當地NGO組織簽約MOU,進行移地服務。亮點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舉辦研習活動、工作坊,號召所有熱誠的教師加入群組;亮點三,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由教務處提供榮譽學程學生、研發處提供指導大專生研究計畫老師名單,互相橋接,再進行院級、系級說明會,目前已突破50件,是歷年最高。亮點四,TPS-45A Beamline:今年5月同步輻射中心進行台灣光子源次微米軟X光能譜光束線啟用典禮,TPS-45A是淡江的Endstation,一個私立學校可以在同步輻射中心設一條淡江線,是非常偉大的。

A軌代表現存制度的重塑,B軌則是創新。2025年淡江能做什麼?為了打造璀璨第五波,提出四個方向:培育心靈卓越人才、國際產研鏈結、大學社會責任和全球在地關懷。我們以招生為命脈,其次產學合作、研發創新,接著就業與創業、課程改革、系所改變、校際合作、國際結盟、校友聯繫,彼此互相配合。

針對少子化的挑戰與突破,期許本校學生人數維持在22,000人,境外生2000人佔了很大比例,如果境外生人數能持續上升,目標可期。

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以淡江大學城向外擴展,結合地方進行創意城市、社區參與、終身學習。例如:利用VR重現聖薩爾瓦多城、紅毛城等歷史場景,虛實並進。

最後鼓勵大家:「親身實踐,典範帶動典範,生命感染生命」;希望淡江所有學生:「大一淡江人,大四淡水人;一生淡江人,一世淡水人。」

NO.1097 B | 更新時間: 2019/12/01 | 點閱: 122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7:16:49
  • 線上人數: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