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校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執行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之「淡水好生活-永續生活圈營造計畫」,與課程所副教授張月霞合作於7月1日到13日舉辦淡水宗教文化與歷史街區再生工作坊:淡水世界遺產田野學校II,今年工作坊以淡水宗教文化為題,選定淡水歷史街區中多座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包括清水巖祖師廟、清水街、天主堂等,進行深度田野調查,並提出5個創意行動方案,總計有來自校內10系同學與臺北大學、東華大學共28位學生一同參與。
為期兩週的工作坊由建築系「社區營造服務」課程與課程所「課程改革專題」課程共同策劃,在教育部與本校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辦公室支持下,
邀請到大稻埕的舒喜巷創辦人黃飛霖分享城隍遶境與八將文化、臺北藝術大學黃貞燕老師分享北投生態博物館及深耕計畫的北投散步計畫案例等,皆提供了宗教文化活動的復甦經驗。另邀請在地參與及策劃宗教文化活動的年輕人,包括安定堂執事胡嘉裕、淡水玄真宮乩士陳浩銓、南北軒成員翁瑋鴻等人,分享個人生命經驗與地方的連結。
工作坊於7月13在淡水遊滬中心5樓舉辦成果發表,邀請到建築師蔡一正、臺灣藝術大學殷寶寧老師、輔仁大學景觀系藍志玟老師及本校未來學所所長紀舜傑等人評審,立法委員呂孫綾、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淡水區區長巫宗仁、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柏麗梅等人亦到場支持,給予同學們許多建議及回饋。柏麗梅表示:「許多學生的創新想法,提點了自身需要重新思維的部分,淡水古蹟博物館未來也將積極與淡江大學聯繫,期待有合作機會。」
來自中山國小教師的課程碩三蔡宛容說:「工作坊的經驗啟發我在教學上的反思,未來會思考更多元教育的可能。」來自香港的教心碩二楊晴表示:「因為我有在媒體業的經驗,在工作坊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事情,與建築系、歷史系的學生合作的過程中,也激發了不曾有過的想像。」歷史四張博明回想與文史工作者紀榮達老師的討論過程:「很感動紀老師對於天主堂及淡水在地的努力,覺得紀老師與黃瑞茂老師的許多談話中傳遞著很多重要的意義。」企管四羅勻珮表示:「這次的工作坊不斷地打破原先的框架、重新架構,這樣的經驗雖然痛苦,卻成長許多。」
NO.1090
| 更新時間: 2019/08/06
| 點閱: 116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