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金鷹獎特刊 2018/11/03

印尼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顧問呂世典 夙夜匪懈 鋅版事業獨步印尼
-淡江菁英第32屆金鷹獎專訪

【記者柯家媛專訪】每年都有二千位左右的境外生離鄉背井來到淡江就讀,今年開學之際,有75位印尼籍的新生入學,為了讓這些境外生能更適應新環境且有個互相輔助的管道,自1993年印尼淡江留台校友會成立。背後推手、也是本次金鷹獎得主呂世典功不可沒。呂世典為國貿系校友、也是印尼留台校友會之創辦人之一,畢業38年仍致力於凝聚母校與印尼校友會之間的向心力。呂世典表示,每年都會抽空與遠赴淡江讀書的印尼籍學子會面,透過交流來關心這些學生,並且互相勉勵,讓離鄉背井的學子多一份依靠。

談起大學時光,頓時許多回憶湧上心頭,呂世典自嘲地表示最印象深刻的事,莫過於第一次國文考了13分。當時為此感到非常挫折、曾一度想放棄。但是胡傳安教授不斷鼓勵、安慰他:「僑生在學習語言這方面一定比較吃虧,學習就是一步一步慢慢來。」,教授的勉勵像股無形的力量支撐著他。除此之外,身邊也有許多室友幫忙在考試前整理重點,讓他跨過語言的障礙,言語間透露出對良師益友的感謝,也看得出來呂世典的好人緣,更艱難的是呂世典透露,畢業38年與昔日好友間的聯繫從沒間斷,只要一回台灣就會跟他們敘舊,這段深厚的友誼是在淡江得到的重要收獲。

留學異鄉之外,對事業也有新構想,因此雖然是「富二代」身份,但必有著白手起家的姿勢,呂世典拒絕父親繼承家業的提案,跨出舒適圈、自己開創新的事業版圖(見淡江時報1045期卓爾不群專訪)。呂世典表示:「一開始,父親極力反對我的決定,因此有好一陣子沒聯絡。但讓時間和成就來證明,我才是對的,現在父親也相當以我為傲。」如今66歲的呂世典擁有印尼鋅板大王之稱。

在響亮名稱的背後開創的歷程是艱辛。呂世典表示在30餘歲、正在打拼事業的年紀,天天工作16個小時,連續10幾個年頭。過程雖然辛勞也時常會有低潮,但呂世典靠著「恆心、毅力、輸得起的精神」,告訴自己「做別人做得到的事,僅是平凡;做到別人達不到的目標,就是突破。」撐過最艱辛的時候,也造就出不凡的人生。「做生意一定要有膽識與遠見,更少不了冒險」20幾年的經驗淬鍊出這句話。

身為幾萬名員工之首,注重團隊精神的呂世典有一套管理之道。「適度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呂世典強調。組織規劃上必須分工合作完成每日訂定的目標,並制定鼓勵制度來提升士氣。重視員工的福利制度、塑造融洽的工作氣氛,自然會降低公司的流動率,呂世典自豪的表示這是「最有成就的一件事」。一個企業不該視員工為勞力,而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因此呂世典鼓勵廠上的青年多利用機會進修向上、習得一技之長。

當全球經濟景氣衰退,亞洲新興國家變成炙手可熱市場,台灣也正推動「新南向政策」希望公營、民營事業進入印尼市場。對此呂世典表示,「印尼是個資源豐富的國家、也是最有空間的市場,但有許多台商並不瞭解印尼的環境,只是搭著中國『一帶一路』的順風車來印尼發展,千萬不應該抱持著『救濟印尼』的心態,現在的印尼已經跟90年代不一樣了,是一個有發展願景的選擇。」近兩年有許多台商來印尼勘查商機,但不夠熟悉印尼環境、未能看見所在潛力而沒有下文,呂世典感到非常可惜。

「讀書是死的,做事是活的,學習與工作是兩碼子事。」即便現在所學無法實際應用在日後的工作,呂世典認為大學的教育主要是幫助刺激思考以及訓練看事情的遠見。呂世典更勉勵台灣青年學子,「不要太計較得失,心胸及眼光要放寬,才能成大器。」話語中能感受的到呂世典人生哲學。

雖然現在的環境不能與當年相提並論,但呂世典一再強調自己那套「努力打拼、努力奮鬥」的意志去激勵青年學子向上、勇於跨出舒適圈。呂世典勉勵現在台灣青年不要抱怨環境,要靠自己突破22k。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沒有奮鬥、沒有靠自己思考,何來成功。更要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具有應變能力、做事情要刻苦耐勞、膽大心細。

NO.1075 | 更新時間: 2018/11/03 | 點閱: 16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3 下午 06:08:21
  • 線上人數: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