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系系友陳宇航,在畢業工作三年之後選擇赴美攻讀研究所,學成後沒有留在美國,卻在返臺工作之後獲得到美國工作的機會,開始了近三年的美國工作與生活。且來聽聽他在美國工作時的見聞,以及給想前往美國工作的學弟妹過來人的建議。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分享自己美國三年的工作經驗。雖然從自己微觀的角度闡述一個大環境必有偏頗,但仍抱持著野人獻曝的心情,希望對能對大家多少有些幫助。大學畢業後,在台灣的貿易公司工作約三年,因為深覺自己的不足,著實該精進一下專業能力,於是赴美攻讀企業管理。畢業後回到臺灣,在科技業負責國外業務的工作,卻在因緣際會下獲得一個能到美國工作的機會。對於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似乎也沒有什麼懸念和遲疑,因為自己也希望能擁有國外工作的經驗,便著手申請相關的工作簽證,赴美打拼。
心懷誠意化解辦公室差異
我在美國經歷了兩份工作:一份是海運出口,同事大部分是華人;第二份工作則是美國國內的業務,公司內美國人和華人的比例各半,公司文化更為美式。一般而言美國人對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區隔是相對明確的,然而每個企業文化不同,每天加班到天荒地老的美國公司也大有人在。在美國工作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我想在一般情形下,應該就只有英文吧,不是說英文能力要多好,但起碼要能溝通。至於工作方法和態度上,對我來說是覺得有沒有什麼差異;只是大部份的美國人在面對公事較務實且直接,凡事都照規矩,難得轉寰。至於細節上的差異,我相信人都是可以去適應環境的,所以只要看過宮鬥戲再依樣畫葫蘆,絕對都可以在美國職場生存下來(誤)。而同事之間的相處,我的想法是,不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本質都一樣,只要抱持真心誠意的態度,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不同的只是因為文化的關係,表達與接受方式也會有所差異。
駕照到手 移動無礙
美國幅員廣大,不像臺灣人口密集,想拜訪朋友,得開上兩小時的車,算是司空見慣,除非是生活在如紐約市這樣大眾運輸發達的大城市,不然我說「沒車沒腳」其實一點都不誇張。所以有計劃要到國外生活,尤其像美國這種大陸國家的學弟妹們,一定要趁著大學期間學學開車,然後考到駕照。雖然美國可以使用國際駕照,但若要長期待在美國(一年以上),考一張美國駕照著實方便許多。在這裡考汽車駕照也分筆試和路考,不過路考要比台灣簡單。在美國開車時,你會發現大部分的人都相當有禮,尤其特別禮讓行人,這是美國的行車文化,和我們在台灣過馬路,無論是紅燈或綠燈,都得先停下來看一看左右有沒有車的情況不同。
省錢練廚藝 生活過得去
如果你有曾經到美國留學或生活的親友,你可能會發現,這些人在台灣可能從沒進過廚房,從美國回來之後,幾乎就都練就了一身廚藝。這其實不是偶然,除了有時候因為嘴饞,非得想盡辦法看著youtube學習烹調帶有家鄉味的食物解解肚子的鄉愁,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在美國外食的費用相當驚人,拿最便宜的麥當勞來說,一餐也要五塊美金以上,更遑論上餐廳用餐,一頓飯加上15~20%左右的小費,噴掉三、四十塊美金鐵定跑不掉。相對而言,若到超市買食材回來自己料理就節省許多,省下來的費用還可以用在年底的折扣季採購一番。分享一個判斷在美國生活是不是寬裕的計算方法,就是拿薪資與房租做比較,若薪資達到房租的三倍,那麼很恭喜,你在美國過得還不錯。
善用OPT 留美工作搶先機
如果你計畫到美國工作,通常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先拿個美國學位,因為通常美國核發國際學生都是F1簽證,透過這個簽證可申請1年的校外工作許可(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簡稱OPT),可以在這期間找到工作,再由雇主幫忙申請工作簽證(H1B):一簽三年,可續簽一次,所以總共是六年(由於現在申請工作簽證的人過多,需要先抽籤取得名額)。想申請美國學校,除了需注意大學在校成績外,其他的課外表現如社團活動與志工服務等經歷也相當重要。
立定目標 勇敢前行
在美國生活跟到美國旅遊有很大的不同,若有機會,鼓勵大家可以到處看看,體驗不同的民情文化,同時開拓視野。在這裡強烈建議,在大學生活中,記得一定要花點時間檢視自己想要什麼,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勇敢地朝目標前進,當然這些目標可能會隨著時間、機遇而改變,但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只是時機未到。寫著寫著,看著自己的文字竟有些驚恐:原來我也到了和學弟妹們分享經歷的年紀了啊!請原諒學長這般八股式的結尾,但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迎向未來—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