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作者: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
譯者:譚家瑜 出版社:天下雜誌
ISBN:978-986-241-464-4
《更快樂》(Happier)一書是塔爾‧班夏哈(TalBen-Shahar)於2007年所出版的,是一本正向心理學的書。根據維基百科,班夏哈的學士學位是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學位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班夏哈曾在哈佛大學開設「正向心理學」的課程,選修人數850人,創下哈佛大學選修人數最多的記錄。
班夏哈把快樂(happiness)定義為:「愉悅和意義的全盤經驗」(the overal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and meaning)。他用一個圖來表示:體驗愉悅對現在有好處,而體驗意義則對未來有好處。換言之,快樂的模式是:兼顧現在的愉悅與未來的意義。為了凸顯這點,班夏哈藉由四種人吃四種漢堡,來比較四種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人是享樂主義(hedonism)型,吃的是垃圾漢堡(junk-food burger),吃的時候愉悅,對現在有好處,卻損害到未來的健康。第二種人是拼命三郎(rat race)型,吃的是素食漢堡(vegetarian burger),吃的時候無法享受愉悅,但對未來的健康有好處。第三種人是虛無主義(nihilism)型,吃的是最糟漢堡(worst burger),食之無味又損及未來的健康。第四種人是快樂(happiness)型,吃的是理想漢堡(ideal burger),吃的時候愉悅,且有益於未來的健康。
根據上述原則,班夏哈主張,要獲得快樂,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設定目標,但不是隨意的目標,而是兼具現在愉悅與未來意義的目標。換言之,個人肯定這個目標的意義,例如求學、教書、上班、談戀愛、當志工;而且,在努力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又能夠享受當下的愉悅。為了降低失敗的挫折感,班夏哈說目標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擁有」目標,而非「完成」目標。
雖然遺傳與外在環境因素會影響我們的快樂,我們難以掌控;但在我們能夠掌控的範圍內,班夏哈仍然十分樂觀地認為,如果全球民眾攜手合作投入快樂運動的話,將可以發動一場「快樂革命」(happinessrevolution)。其結果不但能夠幫助個人擺脫憂鬱症,也可以消除國際間的敵意與仇恨。
NO.1057
| 更新時間: 2018/04/21
| 點閱: 1430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