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榮華專訪】「曾經學習古典詩只為了應付考試,但現在創作古典詩變成我的興趣,也是最喜歡做的事!」眼前這位長相斯文、謙遜有禮的同學是中文碩二、驚聲古典詩社創作長林宸帆,常在校內外古典詩比賽看見他出色的表現,2017年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詩詞項(古典詩詞)佳作,同年參加兩岸三地中華大專生詩詞徵稿贏得古典詩組優選,而今年初揭曉的第二十屆臺北文學獎,他更是一舉奪得「古典詩組評審獎」,成績斐然。
剛進大一時,首度接觸古典詩是修習「詩選及習作」課程,當時未發掘出興趣的林宸帆都是隨意應付,直到大二參加了「立夏詩會」即興創作比賽,發現自己的作品有入聲字與平聲字弄混的錯誤,但評審之一的中文系退休教授顏崑陽卻因他的詩深刻道出思家之情,且切中題旨,便以此上臺鼓勵,「接觸古典詩的學生越來越少,不應該因為小錯誤而扼殺了學生創作的動力,反而要給初學者更多機會。」正是這席話開啟了林宸帆在古典詩的長征之路。
在創作初期,就讀大二夜間部的林宸帆在打工之餘,時常拿著詩選課本向中文系教授普義南請教,這時期的他常感嘆鮮少有同好引起共鳴,「真正想要學習寫詩的人不多,身邊幾乎沒有同儕可以分享,且有問題只能跟老師討論。」在創作路上也曾一度想放棄,因為同時準備文藝獎和學位論文的發表,兩邊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但他說:「還好有撐過來!雖然兩邊的表現都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最終能完成,又都能獲得成果,反而更有動力堅持下去,努力把不足的部分補充回來。」
對於創作靈感來源,林宸帆說:「有時靈機一動就會寫得很快,而且會很喜歡這個作品;但有時是想法的產出,思考文意、段落及架構等寫作方向,到最後會逐步拼湊成一首自己覺得合格的作品。」但他不會為了寫而寫,以免讓自己的作品變成「為賦新辭強說愁」。
作品曾獲教育部文藝獎肯定,面對來自全國詩學專研的競爭者,他謙虛的說:「獲得這項殊榮,真的要感謝一路上鼓勵我的顏崑陽、普義南、張韶祁老師。競賽多少還是有點運氣,我自己也受寵若驚,感動付出最終有了成果。」3位恩師平日期勉要多加閱讀,此時的他更能體悟到,原來最簡單的鼓勵就是最大的幫助。
林宸帆慶幸在賽場上偶遇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說:「藉由出賽機會認識同好,有助於跳脫思考框架,且多聽取各方的意見,更能拓展學習視野、收穫滿載。」他不怕其他人的批評與指教,反而以此激勵自己創作,快速修正成長之路。
現在的林宸帆,從事古典詩創作之餘,同時修習教育學程。他希望前往偏鄉教書,也常在驚聲詩社的社課,透過自創的古典詩遊戲來教導社員創作,「我想把古典詩帶到偏鄉,教導小朋友認識文學之美,更期待透過教育發揚古典詩。」
NO.1063
| 更新時間: 2018/04/16
| 點閱: 240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