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秀珍專訪】一位臺灣女子,赴日本留學,嫁給韓國郎,現任韓國京畿大學中文系教授,她在該校中文系系主任的任內,於去年母校五十週年校慶時,促成兩校締結姐妹校關係,並於今年順利選派第一位交換留學生陳佑珍赴本校修學分,她回饋母校的精神,令人感佩。
林淑珠於民國六十一年,自本校外語學院東語系畢業,赴日刻苦努力,取得東北大學博士學位,現除了在韓國京畿大學東洋語文學部,擔任講座營運教授外,還是中國問題研究室室長,並為韓國教育部工作,是外國語教科書審議會審議員、人事升等考試出題委員等等,這次獲選第十五屆「淡江大學淡江菁英金鷹獎」,真是實至名歸。
「京畿大學的學生有幸前往淡江大學留學、修學分,完全是母校給予我的支持!」她特別強調,除了馮副校長及國交處有關負責人積極的幫忙外,尤其是在中文系周彥文、盧國屏、高柏園等幾位教授先生的支援下,才圓滿達成的。講學京畿大學今年已邁入第八年,雖於今年二月二度卸下主任的職務,但擔任營運委員的她,仍對該校在行政、對外交流上貢獻心力。
「六○年代淡江的自由開放與國際化的學風,影響了我今日在教育事業上力求創意的作風。」淡江生活對林淑珠畢業後生涯的影響很大,她覺得學校風氣非常自由,也很開放,當初創辦人張建邦博士任校長,倡導「校園公園化」、並強調未來是一個「知識爆發的時代」,現在一般人可能覺得理所當然,但這對在六○年代想法單純的她,具有很深的啟迪作用。
在當初她那個年代,社團活動就已經很多,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另外,只要在校規之內不越軌,男女朋友可約會,這在傳統較保守的社會當中,讓剛從高中畢業的她,感受到解放的風氣。她也記得以前上日籍老師的會話課,天氣好的話,老師還會帶同學在牧羊草坪上上課,真是「自由自在,感覺不錯」。
她覺得大學是一個求學的好地方,在四年當中,也可訓練一個人獨立地做人做事,她勉勵學弟妹:「希望利用在學的機會,多學一點、多玩一點!」除了不浪費掉時間之外,也為自己留下美好而豐富的回憶。而現在大學就好像在推展自己的商品,要能吸引學生,學生就好像顧客一樣。她舉韓國京畿大學中文系為例,必修科目只有七門,其他都是全校交叉選課,不受歡迎的課就開不成,當然這種制度也有利有弊。
林淑珠的專業,原本應是對國內的學生講授日本語文的,然而近三十年來,她均在國外的大學講授與華語有關的多種課程,如:會話、作文、翻譯、貿易中國語等,還有研究所的中國語教育論、語言學史、教材和教學法、會話教學研究、翻譯研究、韓中語學研究等,她透露:「將來有機會的話,打算回到國內教一兩年的課,然後完全離開教育界,作屬於我的『世界旅行』,尤其是和老公到歐洲的森林公園漫步,追尋老年人的夢。」
林淑珠有三個小孩:大女兒高一、小女兒初一、老三是男孩,還在國小念六年級。老公是成均館大學物理系的教授,一家人每天都在忙著「上學」,只有周末才有機會偶爾來個娛興節目,如看電影、唱卡拉OK,有時和老公到高爾夫球場揮幾桿練習練習。
每天「三語」溝通的她,是怎麼進行的呢?她上課幾乎全用中文,在韓國生活上當然是用韓文,和老公則是已經習慣講日文了,中、日、韓三國文化齊集一身,常有趣事發生。也常有人請她比較臺、日、韓人對家庭的觀念、丈夫的態度等等,她謙虛地說:「他們都忽略了我也只是普通人,並沒有對中、韓女性作特別的研究。」不過她覺得一般人認為韓國男人很大男人主義的這種說法不貼切,並不能代表全部,算是一種偏見,她指出:「不管是哪一國也好,夫妻兩人應該互相幫忙對方才對。」
生活上的小點滴,要介紹的太多了!一時之間難以道盡,她說:「托大家之福,還算健康、圓滿、幸福!」「韓國風(韓流)」目前正盛行於許多亞洲國家,她希望臺灣的年輕人,在觀摩之餘,勿忘創出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臺風」來,應追求創新、創意,而不僅是一味地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