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願,新上任的游內閣以「行政公約」自期自許,值此馬年新春,本校老師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填下本學期的第一張功課表──每週駐校三十二小時,也就是四個半天的時間配當。在此,我們希望全校的師生,能以全新的角度正視這個課題。
專任老師每週駐校三十二小時是原先就存在的規定,也明載於聘書上,學校在上學期末召開的行政會議上重申這項規定,可見其提昇學術競爭力、整頓學風,全力往研究型的大學發展的魄力與決心。
對學校而言,重申教師駐校時間的重要性,只是一個宣示性的開始。從去年學校的諸多舉措可以看出這樣的決心,包括:修改校內研究獎勵的辦法,論文需先申請國科會獎勵,方可申請校內獎勵,鼓勵老師們向國科會大膽進軍。在師資的要求上,延攬教師須為副教授以上、有教學經驗且研究豐碩者,旨在快速的調整師資結構。並積極聘請知名學者來校任學術主管,以帶動學術風氣。本學期更重新成立出版中心,希冀於台灣的學術出版界佔一席之地……等,在在都為提升學術的品質。
對老師而言,老師們於大學的教職上,所託付的是研究、教學與服務的責任,但是來自學術與社會的壓力,加上自身對於研究的狂熱與要求,老師們的生活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輕鬆。專任老師平日不僅要負擔八至十二小時不等的教學鐘點,並擔任導師,尤其本校學生為數眾多,大班制動輒上百人,擔子不輕。在近年各大專院校皆以評鑑較勁的情形下,還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研究。
許多老師認為,每週三十二小時的駐校,還不足以道盡老師們的辛勞,只要抬頭看看午夜的研究室窗口,經常徹夜通明的燈光便可得知。老師們不分晝夜的進行教學與研究,或者兼任行政工作,卻還得「排班」三十二個鐘點,而且時間必須安排在上課時間內,認為太過於制式化。
但從政策面來看,學校有其他方面的考量。根據本校歷年來的統計,不論是教師本身或同學、職員,泰半都對本校讀書風氣沒有信心,認為本校同學的讀書風氣不佳。這固然與本校開放、自由的學風攸關,亦有社會輿論抨擊現代的老師們只注重自身的研究及升等,對教學只是敷衍應付,若老師們能多撥些時間敦促同學,情況必能大大改觀。駐校的時間,正是同學們向老師請益的大好時刻,老師們多駐留於校園,必然能加強師生互動,對於校園讀書風氣的提昇自有正面的助益。
而在本校老師們的努力之下,申請國科會的研究案件數,已連續六年居私校之冠,根據學校的統計,八十九學年度每位老師平均發表於國際期刊的論文數達一•八八篇,全學年的出版品達九十六本,均為可喜的成績表現。好還要更好,我們期望馬年的研究成果繼續當先之外,還要更精進,若要產能加倍,則更需要全員全時、目標一致的投入。
同時,在各院與系的學術互動整合上,老師們如果能夠排定一些共同的時間,則可成就更多美事。如外語學院與國際學院的聯合學術下午茶、理學院逢五必舉辦的相約榕樹下活動等等,並能使老師們積極地參與系務、院務會議,系、院之間的凝聚力與向心力自能加強,教師們的相互切磋亦能生激勵作用,使校園更臻理性與感性的和諧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