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話題人物 2016/05/26

外交系副教授柯大衛 中英文俱雅 財經高層倚重

【記者秦宛萱專訪】「我來到臺灣將近30年了!」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是來自美國的外交與國際系副教授柯大衛,他能和你暢談從蔣經國時代開始的臺灣!

柯大衛說:「我從未到過亞洲,偶然間發現淡江正在招聘老師,其實我從未聽過『淡江』,但我看見臺灣的自由度與經濟成長實力。」那年是1987年,他才30多歲,正值青壯。

憑藉著自身專業的財政背景與優異的中英文寫作能力,柯大衛有一段期間,經常協助財經高層官員,進行重要文件翻譯與英文撰寫,「我曾在晚間8點收到傳真後,費時12小時,進行修改與翻譯,最終將25頁的講稿在早上8點送出。」也曾有政府官員委託他進行錄音,以便模仿其發音,他笑說,「有官員向我反映我講得太快,後來我放慢速度再念一次,竟然被說太慢了,所以整整錄了3次才完成。」

柯大衛直言初來臺灣時,當時的娛樂很少,「電視節目只有無線3台,廣播節目也只能收聽ICRT。」但也因此讓他發現閱讀的樂趣。柯大衛說,「要是沒來臺灣,我就不會在一年之內閱讀60本英美小說。」當時中文能力只有小學生程度的柯大衛,同時從自身專擅的領域開始閱讀中文,範圍漸漸擴大,他打趣地說,「一開始我只會外匯存底,與基本放款等專有名詞,在生活上很多名詞卻說不出口。」他也閱讀中英文的新聞,「持續比對兩種語言,一段時間後,不需要字典也能略知其意。」柯大衛分享自己鍛鍊中英文用詞的秘訣。

因為大量閱讀報章雜誌,柯大衛熟稔國際情勢,「我曾在一次翻譯任務中,提醒臺灣當局,外國某高層單位已臨時更換主事者,要注意收信人姓名,避免臺灣在國際上鬧笑話。」

遊走於中英文間的柯大衛認為,兩種語言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他舉例文學家林語堂曾在書中幽默地寫道:中國一直以「龍」自居,但將「Dragon」拆解成「drag on」後,是指不斷的被某種事物給拖著。柯大衛笑說,「中國如果沒有一直拖著,是不是就不會變成龍呢?」「很耐人尋味吧!」寫作方面他建議,可以從模仿開始,林語堂就是一位很好的學習對象。

居住臺灣近30年的柯大衛說,「當你長時間身處一地,自然而然就不會想離開了。」在臺灣有很多朋友的他,以窗外的大樹比喻,他認為,「樹,並不是自己能決定在哪裡生長的,但時間長了自然地就會在那裏生根茁壯。」柯大衛依舊看好臺灣未來的發展潛能,加上「長時間下來,美國有很多變化,也不如我離開時那麼熟悉了!」言語間,他鄉已成故鄉。

NO.1004 | 更新時間: 2018/03/30 | 點閱: 120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6 下午 03:20:02
  • 線上人數: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