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15/11/06

【第29屆金鷹獎特刊】國寶級雕塑師 發揚中華文化/木京鼎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負責人吳榮賜

【記者盧逸峰專訪】本屆金鷹獎得主、中文系校友吳榮賜,臺灣國寶級雕塑工藝大師,喜愛傳統中國文化與歷史,以獨創性的刀法,藉由作品傳達人物的生命力與藝術美感。曾受邀赴紐西蘭以當地國寶級神木雕刻出普賢、文殊菩薩二尊大型佛像等;2010年任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江蘇大覺寺」兩組十八羅漢石雕藝術總監;受邀遠赴比利時蒙特瑪琍皇家博物館、法國巴黎郭安博物館展出「三國風雲系列~吳榮賜木雕展」,總計辦過5次世界巡迴個展,雖然各國語言不同,但深信藝術美感與傳達的感情一樣能突破語言、文化的藩籬,感動東西方觀眾。工藝精湛,資歷豐碩,作品總是炙手可熱,欲邀請他雕刻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他笑說,恐怕這一生都完成不了!

因早年失學,46歲才重拾書本,從國中補校開始求學,對於學習既認真、又執著,全勤獎和市長獎就落在這名同學們口中戲稱的「阿伯同學」手中。考上本校中文系後,還把工作室搬到學府路,一邊創作、一邊讀書,他坦言,學習讓思考變靈敏,對理解事物也更能融會貫通。當年讀大一面對「文字學」洗禮,得記憶大量的甲骨文,雖痛苦但幾經薰陶下,居然成為創作靈感,所學融入作品,成就了一場極具教育意義的甲骨文木雕展,就在台北101落成時展出。

後續,吳榮賜於2006年以《台灣媽祖造像美學研究》取得中文系碩士學位,他解釋,「跟媽祖有濃厚的因緣,從小就當媽祖的乾兒子,常以媽祖形象表現藝術,因此論文專注神祗之美。」學習上的收獲讓他感念中文系教授崔成宗、高柏園等,進而興起回饋母校的念頭,自2014年起提供中文系系友獎學金,盼提攜學子。

榮獲金鷹獎肯定,雖感意外,但以本校為榮的他真誠地說,常在公開受訪時稱許「淡江很好!」今日本校以他為榮,吳榮賜心中滿懷感謝。

經過學術陶冶,仍不在意博大精深的藝術理論,因為吳榮賜的下刀功夫,讓他自信滿溢,只要作品一完成,高下立判!當年也是這種藏不住的璞玉光澤,讓已故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在佛像雕塑的佛具店面中,瞥到吳榮賜驚人的藝術潛質。1978年起漢寶德主動的詢問下,展開指導創作的學習歷程,牽引吳榮賜拋棄佛具傾向,開展獨具的藝術天分。除伯樂的提攜之外,他的專注、投入時間之長更是藝術成就的根基,漢寶德曾轉述,吳榮賜竟會為了構思一座雕像徹夜不眠,可見他強烈的創造動機與熱愛。

持續創作「史傳俠義」、「刀痕心跡」系列作品的吳榮賜,至今舉辦逾10場個展。他有感而發地說,「藝術家要有知名度與創作功力,才能完成一次個展,而持續辦展,更是考驗著藝術家的技藝、能量及天賦。」吳榮賜自忖能有今日成就,是因累積多年工匠的基底,且研發獨特「波紋」刀法、不但準確俐落,更注重明暗、動態的掌控,讓原本靜止不動的雕刻展現出時間與空間的流動,才有機會享譽藝壇。

對雕塑的熱愛刻骨銘心、日思夜夢,不限材質,不論木雕、石雕與近失傳的泥塑,吳榮賜皆游刃有餘,但每次創作各有不同考驗,如2006年接受來自紐西蘭的邀約,當時僑民余新牙欲籌建木雕美術館與公園,購入紐西蘭國寶級神木貝殼杉,請吳榮賜創作,雕刻出十多尊木雕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體成型的普賢、文殊菩薩兩尊高7公尺的巨大佛像。

吳榮賜分析創作大型作品,「在鷹架上作業,不僅對體力是項鍛鍊,也考驗空間感、經驗及技巧。若是不小心弄壞,輕則塑像表情不協調,嚴重的會毀了整個作品。」創作之路有崎嶇難行之處,但是吳榮賜認為既然選擇創作,就不能輕易放棄,即使不一定能維持生計;而且從前遇到腸枯思竭時,常會亂發脾氣,但現在學會反省、思考,嘗試先把心思放空、找出動力再重新開始,即有突破。曾說「會持續創作到不能做為止」的他,超過耳順之年,仍繼續透過創作進行國民外交,盼在全球推廣「藝術無國界」的理念。

NO.981 | 更新時間: 2015/11/07 | 點閱: 140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1:35:58
  • 線上人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