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社團」與「做服務」,是我在淡江最快樂的兩件事,也是豐沛我將來人生行囊最重要的資產。
我的家鄉在苗栗,大學在淡江唸書,最親的爺爺奶奶都在老家種田,所以關心人才流失、外來種入侵等農地議題,對我來說好像反哺那般自然。升大三的暑假籌組「四海遊農」服務隊,號召在地青年,以環島方式拜訪各地農家,透過有機堆肥、人力除草等農活,企圖一同喚醒臺灣學子的土地意識,那時的滿腔熱血,卻在進行一半時被澆了一大桶冷水:「如果你沒有任何技術就跑去,農家還得花心思教你,這樣的服務反而成了負擔。」我才頓悟,服務的核心價值應是先看見他人的需求。計畫結束,我創立城市農夫社,跟著學員一起從實作課程與知識傳授雙管齊下,從學習中更懂得感恩,因為我明白,唯有當我真正彎下腰,拔除田中的雜草,才會知道每一粒米的珍貴。「志願服務是在別人的需要中看見自己的責任。」對我來說,每一次的服務都會成為下一次服務滋長的養分,我慶幸自己看見土地問題時沒有花時間等待,而是選擇實踐。
淡江社團蓬勃發展,更從100學年度實施社團學分化,每學年都有新社團成立,因此要從200多個社團中脫穎而出,向大家宣傳相對陌生的土地保護議題,簡直像是開墾荒漠。草創時面臨的幹部人手調度捉襟見肘、招生困難等挑戰接踵而至,但身為領頭的拓荒者,除了一肩扛起,最重要的是,就是當個不慌亂的社團負責人,勇於開拓社團視野。每當煩悶和疲倦之時,蛋捲廣場的星空是我的安慰,坐在那兒細數著璀璨的星星,數著倒也不覺得累了。
另外,大二那年,加入淡江時報擔任文字記者,是讓我的視野變得開闊的起點,因採訪結識不同領域的傑出校友或是同儕,傾聽他們的故事,透過學生記者的職責,發現自己說故事的潛能,兩年來,我看見文字力量的巨大,將感動的溫度傳遞到人的內心。在此,鼓勵學弟妹努力尋找你的天賦並發揮,讓天賦發光發熱吧!(文/卓琦整理、攝影/吳國禎)
NO.970
| 更新時間: 2015/06/13
| 點閱: 1030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