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15/06/01

富國的糖衣:揭穿自由貿易的真相

導讀 林金源 經濟系副教授

今日常以「保護智慧財產權」為由,懲罰其他「海盜」國家的美國,18世紀就是大海盜,不時想方設法偷取英國紡織技術與人才。英國則忙著防堵技術工人和機械外移到美、德、法等國。

1841年,德國學者李斯特批評英國透過高關稅和大量補貼,攀上經濟巔峰,但卻鼓吹其他國家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他指控英國攀上世界巔峰後,一腳踢開致富階梯,以防他人順著階梯跟上來。韓裔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張夏準2002年的著作,《富國陷阱:發達國家為何踢開梯子?》就是以此畫面為封面。

此後張教授又有一連串著作,(含本文介紹之《富國的糖衣》)都在闡明:自由貿易只是富國為圖利本身,所建立的國際秩序與規則。回顧歷史,英、美等國,過去都依賴高度保護創造經濟霸權,他們在成功之前從未實施自由貿易。

富國以美國領軍,並由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世界貿易組織,(張氏稱為「邪惡三角」)以金援和進軍富國國內市場為餌,誘使開發中國家採取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些政策正是確保「富國恆富,貧國恆貧」的奧秘。

早年韓國政府對於稀有外匯握有絕對掌控權,違反外匯管制者可能被處死。日本、新加坡、香港的經濟奇蹟,都是在政府干預及保護下逐步實現的。臺灣早年如果誤採自由主義政策,今天可能仍在出口香蕉、鳳梨。拉丁美洲從1980年代開始,高度依賴新自由主義政策,其成長率不僅不如東亞,甚至不如自己早期進口替代時期的成績。

「自由市場可促成民主」是新自由主義者眩惑人心的說帖,但張夏準認為他們的真心話是「民主只有在不抵觸自由市場時才可被接受」。本書指出:民主的「一人一票」與市場的「一元一票」相互矛盾。這也可以說明為何先進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選舉權是以有財產的男性優先,再以緩慢速度擴散到其他人。

原來,民主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偉大。

NO.968 | 更新時間: 2015/06/01 | 點閱: 209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8 下午 01:35:58
  • 線上人數: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