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3/05/25

【翰林驚聲】研究結合興趣 從語言學探究學習真諦

講題:教研相長─我的學術歷程

講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壬癸

時間:2013年05月20日上午10時10分

記者林妤蘋整理】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壬癸是總統科學獎的獲獎人,同時也是美國語言學學會的榮譽會士,並獲得臺美基金會傑出人才成就獎、臺灣語言學會會終生成就獎、國科會傑出獎、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原住民母語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等殊榮。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鮮少接受正規教育,李壬癸藉由經驗分享,講述從農村小孩成為語言學權威的求學之路。

求學關鍵 不向命運低頭 用果敢毅力拚出國進修

李壬癸的父親雖然因務農無法接受正規教育,但從小父親在家自學,甚至開班授課教導鄰近人家的小孩背《論語》,在耳濡目染下,李壬癸也跟著一起背誦、閱讀中國文學經典。深受父親影響,不向命運低頭的李壬癸分享, 縱使高中時還不能完全理解《胡適文存》,仍將全集閱讀完畢;就讀師範大學期間,每天固定閱讀英文書籍,成功使原本「吊車尾」的成績向上提升,甚至讓他原本無法念書的鄉下孩子,最後以優異成績出國留學。他表示,學生不能只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老師只是引導學生念書的開端;他舉例,到美國讀書一年後,回臺師大教書,擁有數年教學經驗,仍自覺能力不足;審慎考量後,他認為具備寬廣眼界,才能讓研究更上一層樓。於是,李壬癸抱著破釜沉舟、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出國攻讀念博士學位。

結合興趣方能延續研究生命

認為學習要結合自己興趣,才能踏上學術這條路,李壬癸憶起,當初因興趣而選修「語言學導論」,隨後至密西根大學攻讀「英語為第二語言教學」碩士學位;回國便前往師大英語系擔任教師,授課之餘更旁聽國文系的聲韻學,透過閱讀充實自己。

分享求學時的讀書方式,李壬癸建議課前預先閱讀相關資料,有助於快速進入狀況;上課仔細聆聽,課後利用教授的office hours請益所學之疑惑。他也指出,遇見一位良師,並好好跟隨學習,會讓研究之路走得更穩更遠。例如,在夏威夷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學位時,有機會到太平洋島嶼做考察,在考察時接觸和英語、漢語都很不一樣的南島語言,但在遇見語言學家李方桂後,才幫助他回臺後繼續做臺灣南島語言這方面的調查,意外成就他成為當時在臺唯一調查臺灣南島語言的人。秉持著使命感,李壬癸願意繼續發現臺灣南島語言的學術價值,持續走下去,因此他也鼓勵同學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才是研究的真諦。

以語言學探究人類演進 從中悟出學習真諦

以語言學為例,李壬癸說明,和人類最接近的動物是黑猩猩,DNA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差異,但人類和黑猩猩的差別卻非常大,原因在於人類的腦部依比例來說,是動物中最發達、容量最大者。李壬癸說明,正因為人類有語言才有邏輯思考,有邏輯才有發明;有發明才能有科技, 且人類的技術和智慧可以累積,上一代可以把經驗和知識傳承給下一代,超越時間和空間。他也指出,研究語言的目的,就是要探討人類最重要的本質為何,不同的民族語言,就有不同的思想體系,例如南島民族異於漢藏民族和印歐民族,多懂一種語言就多懂一種知識體系,每一種知識體系都是很珍貴的,屬於無形的文化財產。

李壬癸進一步分析,臺灣南島語言是多樣性和保存許多古語的表現,要重現南島語言一定要使用臺灣的東西,而語言差別越大,代表分劃的時間越久。在南島語言千餘種中,臺灣的差異性是最大的,表示南島語言在臺灣的時間最長,所以現在世界各國都同意臺灣最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

李壬癸也探究所學,發現人類常以自己為中心,例如從人的觀點所發展出來的認知體系,以及語言現象,常以「人體」做為指標,例如一隻手是5進法、兩隻手就是10 進法;又像是南島語言lima指「手」也指「五」,人體名稱隱喻用法也相當具普遍性。人類透過這樣的演進,發展出「文明」,因此李壬癸認為,認識自己很重要,認識生活環境,並找出人與環境的關聯,從中發掘進步的可能, 就會是「學習」最終目標。

看重自己 求學不為名利才能真正獲得人生豐收果實

最後,他希望同學看重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但也不要自我膨脹,而人生有起有落,成敗都要以正常心看待, 做事也要全力以赴,但不必太在意別人怎麼批評。善用自己的時間和毅力,勇於嘗試較少人走的路,保持恆心和毅力,要活得有意義,不必在乎名利,腳踏實地的去做,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做到最好,如此才能在人生中獲得豐收果實。

NO.897 | 更新時間: 2013/05/25 | 點閱: 169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3 下午 06:08:21
  • 線上人數: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