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2/05/21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從腦神經科學著眼 籲正向鼓勵品格教育藝術

【記者楊蕙綾整理】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尼爾森‧曼德拉曾說,「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勇猛的武器。」從20世紀開始,因為知識改變的速度變快,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新知的學習,而是在培養人格和情操,因為人的基本價值觀,如忠誠、公平等是不會改變,否則即使是功課再好、能力再強,也是沒有用的。

我們大腦的構造是4個腦葉:前葉、頂葉、枕葉及顳葉,前葉負責認知思考及決策、頂葉負責運動感覺、枕葉負責視覺功能,以及顳葉負責聽覺功能。前腦有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抑制自己不要做不對的事,這個部分是大腦中最晚成熟的部分,到20歲才會成熟,這也是為什麼法律規定20歲以後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未滿20歲則酌量減刑的原因。其中,海馬迴是大腦中生長記憶的部分,當海馬迴受損,就會導致失憶及阿茲海默症,從腦科學的新發現得知,海馬迴的粒細胞可以持續的進行神經細胞再生,如果能找到方法來修復腦部的病變,將可造福很多人,也讓科學家在大腦中看到了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

我們常聽「不要輸在起跑點」和「三歲定終身」等話,這些是錯誤的,因為人生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加上我們的腦神經會不斷的改變,大腦功能會因應需求而會做適切的改變。品德是種內隱的學習,它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也就是兩個神經元相交的地方,哪怕將來得了失憶症,你還是知道你是誰,連小時候的壞習慣也都還存在。因此,從小耳濡目染的身教是很可怕的,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大人怎麼樣表現,孩子就會怎麼樣的學習,家長的的一舉一動會讓孩子深受影響。

現在常常可以聽見「虎媽」、「中國狼爸,把女兒打進北大」等諸如此類教養孩子的家長,利用打罵方式讓孩子學習得快,但若只會一味打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決定孩子的命運,每一句負面的語言都需要四句正面的話,才能抵消它的影響。因此,如何讓孩子達成你的期望?其實就是多鼓勵、少責罵,不但可以讓孩子更聽話,也有助於家庭關係之間的和諧。A片和媒體暴力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結構,媒體暴力和攻擊性之間的相關,遠大於肺癌及抽菸,是個不可輕忽的隱憂,因此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A片和媒體暴力,有些卡通會帶給孩子不好的觀念,例如抽菸、打人不會死等,這些冥冥之中的潛移默化,其實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比較:比成績、比發展、比成就,但基因不同加上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相同,這樣比較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時就應該獎勵。只要把孩子放對位置,發展他的能力,他就是天才,所以,誠實是最好的教養方法,不要欺騙孩子,真正的品德教育,是從典範中去了解、從實踐中去體驗、再從體驗中去感動,以及從感動中去內化。而「閱讀」是能最快改變孩子觀念的方法,從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身教」及「言教」:身教源自於父母;言教則是從古人、書本上及他人的一舉一動的行為中學習。

典範可以是古人的典範,或是父母親的身教言教;而古人的典範,是可從閱讀中獲取。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再從古人的經驗中,汲取自己的智慧,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此外,情緒也是品格培養的重要關鍵,因為情緒是認知對情境的解釋。當你遇到不如意時,要產生怎麼樣的情緒其實都是操之在己,念頭一變,一切不開心的事,都可以有所轉變,人類可以因為心態的轉變而使人生改變,只要改變心態,就能改變生命。聖嚴法師說過,「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每件事不可能盡如人意,難免會遇見挫折、困難或批評,但路遙知馬力,人生是必須走過才能了解的啊!

我們會看到價值觀決定事情大小的輕重,這個其實就是個人的選擇,也能決定你自己是什麼個性的人。所以馬丁路德說:「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城堡的堅固或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亦即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德的高下。」所以,教育很重要,而品格教育更能改變孩子的行為和反應,進而締造出異質多元社會的繁華。

「教導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也許可以看見屬於孩子那份未來的無限潛力。而且成功的定義不在於金錢的多寡,生命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學習如何「擇善固執」、有勇氣去走自己的路,以及堅持對的理念不隨波逐流。當面對一件事時,用欣賞及正面的眼光去看,你會看到長處和解決的方式。最後,我以父親曾說的一段話勉勵各位,「一生平凡事,平凡過一生。做好平凡事,一生不平凡。」希望所有的學生都可以認真、踏實地努力,向未來邁進。

NO.861 | 更新時間: 2012/05/21 | 點閱: 238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6 下午 12:17:45
  • 線上人數: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