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12/02/20

追求真的路程上 理解美、善境界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書摘: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透過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炯朗個人的學思歷程,透過此書期勉年輕人:不要畫地自限,要有廣泛興趣。順從自己的喜好,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感受世界的美好。此書收錄26篇自然領域相關文章,分為「談天」、「說地」、「論人」三大部分,用輕鬆詼諧的筆調帶領讀者一窺科學之美,包括:銀河為什麼又叫牛奶路?奧卡姆的剃刀可以拿來做什麼?外星人根本不存在?或者只是我們沒看到?為什麼圓形是最經濟的形狀?你是不是忙不停又瘦不了?等多篇實用又簡單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自然科學。

林慧珍V.S何啟東

何啟東院長(以下簡稱何):本書以非常深入淺出的方式來介紹深奧的科學,就如同寫本書推薦信的洪蘭教授所說:「我最要推薦的是書中引導思考方式的邏輯推理,這是台灣目前教育非常缺乏的一項。」非常適合父母介紹給小朋友聽,且對大人來說也可輕鬆閱讀,是一本非常好的科學啟蒙書。

因為普通在學理工的,會讓人覺得此項科目比較生硬,我認為此書作者能將社會人文及科學,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整合起來,利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去引導,讓學生在還未進入職場工作之前,就先讓他們體會到人生中是擁有許多不同思考的方式;此外,作者也帶領學生並提供一個對生活品質及心靈層次提升的方式,所以我也鼓勵學生透過此書了解不同領域中的奧妙之處。

善用簡單的思緒有助釐清事情的面貌

記者:書中所提到科學如果有兩個不同理論可以解釋一個現象的話,比較簡單的就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

林慧珍教授(以下簡稱林):這就是採奧卡姆的「剃刀原則」,雖然這不是一個理論的論點,但卻相當實用,此概念使科學理論的發展更朝向簡潔明瞭,不過也不代表可依此來推斷理論的真假,只能透過此論點找到關鍵的部分,剃除多餘的部分。換言之,以一個簡單思緒去切入,有時候會容易幫助我們釐清事情的面貌,然後比較容易找到正確的方向。

何:我認為作者想要提醒我們兩件事,首先,所有的事情,從A點到B點的路絕對不是唯一的。我也會提醒我的學生,人生有時候是不能一步到位,你有可能是要繞一下彎路,透過這樣的思考,你可能就會比較找到真正想要的。

第二是「不要固執己見」,事實上,我們現有的理論只能解釋目前存在的現象,不能確定這是唯一答案,也就是說, 理論會被不斷推翻,因為浩瀚的宇宙沒辦法用既有的知識去了解,我們現在所做的只是針對目前的現況做合理的解釋。

憑藉著現有的知識猜測出無限的可能

記者:書中談及外星人及連絡外星文明的方式,其中德瑞克方程式是否真的能幫我們連絡外星文明呢?劉炯朗教授的宇宙觀又是如何呢?

林:德瑞克方程式就是利用機率去運算我們跟外星文明連絡的星球大概有多少,透過計算星球總數及有生命與通訊文明星球的比例等多樣條件來估算,所得到結果為一萬多個星球,感覺很大,若保守一點可能會只有個位數,但作者指出,只要大於一,我們就有希望。

何:書中所提及的德瑞克方程式,其實是在計算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到底有多少機會?對科學而言,思考就會朝向兩個方向走向,一個是走向浩瀚的世界,如宇宙,另一個則是走向更微小的世界,像是奈米的世界。

此書指出,人雖然很渺小,但能夠展現的卻有無限的可能,所能探討的範圍也很廣,作者的宇宙觀是以一個謙卑的態度去向浩瀚的宇宙學習,更將宇宙觀內化成他本身看事情的角度,並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事物,這樣的態度也值得我們學習。

以開放的心胸、謙卑的態度

談天、說地、論人

記者:身為21世紀的地球公民,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或態度來迎接宇宙年代?

林:我認為身處在宇宙中的地球公民,當然要認識宇宙,但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先多花一點心思了解所居住的星球,是否有好好愛護,這是當今人類需要省思的一大問題。

何:具體來說,分為天、地、人三個部分,人可以感受到天、地對我們的影響,不過天和地也都必須透過人來講述,而人就是我們,就是地球公民。此外,因為要了解,所須具備的態度也會很重要。

作者說,你不懂的東西不一定難,但是我們往往畫地自限,所以一個開放的心胸正是我們最應該具備的態度。我們不了解的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當我們第一步跨出去時,就會開始了解周遭,瞭解天和地,並陳述出來。

時空是以客觀的條件存在

應該把握當下,始能開創未來

記者:書中提到同時身兼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和人文教授的萊特曼,在1993年出版了一書《愛因斯坦的夢》,請問不同的時間觀念對讀者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林:我不確定這會帶給學生何種影響,因為這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一樣,不過我看到這麼多不同的時間概念,我覺得現在的時間概念是最好的,並認為現在是時間天堂,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和時間已經習慣。

何:愛因斯坦的理論所表達的意義,有提及時間、質量、能量等,像質量是看得到,但時間是無形的,而能量是抽象的不管用任何言語來表達,都無法解釋得很完整,所以說很多東西都必須親自體驗。無形的世界比較無法用感官去碰觸的世界,我們通常把它忽略,但是這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時空是客觀的條件存在,人生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我推薦大學的時候可以看類似的書,擁有開闊的心胸和前進的動力,知道人生是可以開創的,在青春時能把握這樣的關鍵,所以我認為這對學生的影響是,生命是可以這樣的模式前進,且在前進的過程中能去把握存在的價值。

大量閱讀、認真學習

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

記者:在阿基米德的頓悟單元中,劉炯朗教授談到用別人沒想到的方法來思考問題,請問年輕人該如何鍛鍊自己獨特的思考角度呢?

林:廣泛的閱讀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廣泛的思考,思考若是碰到問題會再去閱讀,所以閱讀、好奇心、思考,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這習慣越小培養越好。覺生圖書館之前曾辦過閱讀月之類的活動,可以帶動一些閱讀好書的風氣,蠻有意義的。

何:其實本書也在後面好幾個單元中舉類似頓悟的例子,不過要注意的是,阿基米德本身就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是把自己訓練好後,凡事盡其在我,成之在天,其實這是要告訴學生,必須先去做很多努力的工作,萬一在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若是放鬆心情,換個角度,跳出既有的死胡同,靈感便能出現,只是這些靈感還是建立在原先打好的基礎上。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進步的科技有待制度與規範

記者:進步的科技對於人類身體和健康提供更多可能,而決定這種可能,已不只是單純的科技層面,相關的經濟、社會、法律和倫理層面要如何被納入考慮呢?

林:在此種情況下,人類是否會變得更自大和自私,雖然人類會變得更健康和長壽,但是否人類會變得為所欲為,那這樣的世界會變得更快樂和和平嗎?我覺得這是個難題要好好研究,而在還沒找到對策以前要加以好好規範,個人認為,寧嚴勿鬆。

何:這跟整個自然環境都有關係,當我們發現一個東西是有用的,要存著謙卑的心,若只看到好處時,要記得,其本身或許存在負面的影響,就像DNA的細胞,有這麼多種排列組合,怎麼可能完全被了解透徹,這樣做任何事才不會走極端,而且負面的影響要先去預備好,因為禍福是相倚的。

看懂自然科學

不為科技所役

記者:書中提到我們完美的追求似乎陷入過多的選擇,其中有關道德、倫理和責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如何去認知自己的定位呢?

林: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觀念都來自網路,學校教育的力量好像變得越來越薄弱,所以要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認知,我們只有在大學的通識教育上或是師生對談時。不過我覺得,媒體也有責任,不可否認它對大眾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現代人的確有太多物質選擇,也沒太多的時間去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整個社會應該從改良社會風氣與加強道德教育,雙管齊下進行,讓善的力量變大,惡的力量變小,就能有良性的循環。有了良善的生活環境與教育,年輕人自然就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對自己也會有正確的定位。

何:我建議多看一些聖哲的書,因為現在用法律、倫理去管控都很困難,本書中會引導學生怎麼去把自己的一個理念,或是人生哲學的架構建立起來,這些都比管控還來得容易。接著我認為我們學科學到最後要內化到自身上,最重要的是,可以讓生活過得舒服、自在、快樂,如果我學的這麼多東西無法使自己活得自在、快樂,學這麼多東西對我們而言一點意義都沒有。

最後,我覺得天下高手如雲,從各領域的高手身上學到許多生命的哲學和處理事情的態度,建構價值體系回歸到自身,並在大學四年讀一些聖哲書,除了學習開放心胸外,在這四年裡也要把自己準備好,等到出社會去貢獻生命的光和熱,亦可以去幫助別人。讓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空裡互相分享,一起學習、成長。

NO.849 | 更新時間: 2012/02/20 | 點閱: 231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7 下午 04:50:42
  • 線上人數:82